附 针灸须知

《喉科秘诀》书籍目录

百会穴一针。前顶穴一针,亦用三针。后顶穴一针,亦用三针。颊车穴一针,亦用三针。

左右俱针亦可。风池穴一针,男左女右。少商穴一针。合谷穴一针,列缺穴一针。曲池穴一针。俱男左女右。

(图):中指定同身寸用为上肢之尺度图

光按∶百会居头之正中。前顶在百会前一寸五分。后顶在百会后一寸五分。颊车在耳之下。风池在发际之陷凹中,即颈后二大筋下部之外端。少商在拇指内侧爪甲根。合谷在食指与拇指基底部中间之陷凹处,孕妇禁忌。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向胸,则适当其横纹端。列缺在手之内面,离腕之横纹一寸半。

凡临诸症,先从少商、合谷、列缺、曲池,以男左女右,各根据针法刺之。若病重者,先从前顶、百会、后顶、风池、颊车诸穴针之,开通周身经络,使风热结邪得以消散,而血气流行。佐以奇药内治,自易收效。若针路无血,则风热壅盛,受邪深重,多致不救。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甲重切所针之穴,令气血开。教病者心专于内,不可外驰,然后下针,使针不伤荣卫。

凡用针,至穴孔,中病之处急出针。即以左手大指急按所针穴孔,勿令出血,是谓补法。若起针时,缓缓拔出,不用手按其针孔,令其出血,是谓泻法。大抵实症可泻,虚症宜补,或先泻后补,随症用之。

喉风用针灸法,虽能断根,永不再发。然亦有不戒煎炒热毒之物,以致一二年后复发一次,不可不知。故针后宜戒口,以免后患。未用针时,喉内先将散风药末吹之,然后用针。

针后必将药末封针口处。如吹药后,针之不退,再用吊药吹之。

散风药方 吹喉并封针口用。

全蝎(六分,用水洗净,去头足,童便制,秤足) 草乌(一钱,去芦制) 薄荷(一钱五分)

三味为末。另用乳钵细擂极细末和入千金皮硝散(一钱),加入冰片(一分),麝香(五厘)。

吊药方

鹅腿草(即剪刀铰根) 山大黄(即水推沙根) 野南星(即石蒜头)

三味共磨水,吞下即吐。膈中之痰,吐中有发散之义。发散则出汗,故风从汗出。

光按∶鹅腿草之名,本草未载。疑即鹅抱,待考。近年《卫生公报》发明天名精一物,以治喉痹肿痛,确有吐痰之妙。前贤李时珍,亦称其功效。山大黄,本草名酸模,味酸寒,杀虫治疥。野南星,即石蒜,味辛温,本草称其取吐,取汗颇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喉科秘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喉科秘诀》书籍目录
  1. 针灸须知《喉科秘诀》
  2. 针灸须药《针灸资生经》
  3. 针灸学《中国医学通史》
  4. 针灸须药《普济方·针灸》
  5. 针灸学与推拿学《中国医学通史》
  6.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呢?《中医之钥》
  7. 针灸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8. 针灸铜人《中医词典》
  9. 针灸宜忌《千金翼方》
  10. 针灸铜人《中医名词词典》
  11. 针灸饮酒忌症《医门补要》
  12. 针灸死《洗冤集录》
  13. 针灸与推拿《中国医学通史》
  14. 针灸手宜得其入《古今医统大全》
  15. 针灸源流《针灸易学》
  16. 针灸手《针灸素难要旨》
  17. 针灸杂说《针经指南》
  18. 针灸失传论《医学源流论》
  19. 针灸诸则《类经图翼》
  20. 针灸伤《针灸聚英》
  21. 针灸诸则《类经图翼》
  22. 针灸门《普济方·针灸》
  23. 针灸诸则《重楼玉钥》
  24. 针灸疗法《中医眼科学》
  25. 针烙《证治准绳·疡医》
  26. 针灸疗法《中医词典》
  27. 针烙疮肿法《外科精义》
  28. 针灸科《中医词典》
  29. 针烙法《中医词典》
  30.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31. 针略《重楼玉钥》

《喉科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