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不同论
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如太阳伤风是病也,其恶风、身热、自汗、头痛是症也,合之而成其为太阳病,此乃太阳病之本症也。若太阳病而又兼泄泻,不寐、心烦、痞闷,则又为太阳病之兼症矣。如疟病也,往来寒热、呕吐、畏风、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为疟,此乃疟之本症也。若疟而兼头痛、胀满、嗽逆、便闭,则又为疟疾之兼症矣。若疟而又下痢数十行,则又不得谓之兼症,谓之兼病。盖疟为一病,痢又为一病,而二病中有本症,各有兼症,不可胜举。以此类推,则病之与症,其分并何啻千万,不可不求其端而分其绪也。而治之法,或当合治,或当分治,或当先治,或当后治,或当专治,或当不治,尤在视其轻重缓急,而次第奏功。一或倒行逆施,杂乱无纪,则病变百出,虽良工不能挽回矣。

- 病症不同论《医学源流论》
- 病症标本论《药鉴》
- 病症卷三《止园医话》
- 病证形候《幼幼新书》
- 病症死生歌《针灸大成》
- 病证《脉诀汇辨》
- 病症性《医学微生物学》
- 病证《颅囟经》
- 病之阶《中医词典》
- 病箴《医述》
- 病之造字《思考中医》
- 病脏《中医词典》
- 病之中外治有先后《类经》
- 病在中旁取之《中医词典》
- 病中大便下黑血《医门补要》
- 病在血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病中忌食诸豆《医门补要》
- 病在下而求诸上《傅青主男科》
- 病中转病《医门补要》
- 病在上而求诸下《傅青主男科》
- 病主脉《古今名医汇粹》
- 病在荣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病状《虚损病类钩沉》
- 病在气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病阻《中医词典》
- 病在肠胃三焦大气流行空虚之部与淫溢滞经脉膜络曲折深隐之部其治不同《读医随笔》
- 拨法《中医词典》
- 病在肠胃《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拨络法《中医词典》
- 病源详揭(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拨慢老化时钟的松果体《免疫与健康》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