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鬼神论
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鬼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鬼。《难经》云∶脱阳者见鬼。故经穴中有鬼床、鬼室等穴。此诸穴者,皆赖神气以充塞之。若神气有亏,则鬼神得而凭之,犹之风寒之能伤人也。故治寒者,壮其阳;治热者,养其阴;治鬼者,充其神而已。其或有因痰、因思、因惊者,则当求其本而治之。故明理之士,必事事穷其故,乃能无所惑而有据,否则执一端之见,而昧事理之实,均属愦愦矣。其外更有触犯鬼神之病,则祈祷可愈。至于冤谴之鬼,则有数端。有自作之孽,深仇不可解者,有祖宗贻累者,有过误害人者,其事皆凿凿可征,似儒者所不道,然见于经史,如公子彭生伯有之类甚多,目睹者亦不少。此则非药石祈祷所能免矣。

- 病有鬼神论《医学源流论》
- 病有感伤中《明医杂着》
- 病有七失不可治《寿世青编》
-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医学源流论》
-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外科正宗》
- 病有不宜下者《医法圆通》
-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外科选要》
- 病有不宜吐者《医法圆通》
- 病有十不治《养生秘旨》
- 病有不宜汗者《医法圆通》
- 病有十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 病有不必服药论《医学源流论》
- 病有十失《寿世青编》
- 病有标本取有逆顺《类经》
- 病有新故辩《侣山堂类辩》
- 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类经》
- 病有血分有水分何以别之《女科百问》
- 病有变怪《此事难知》
- 病有一臂痛有两臂俱痛《女科百问》
- 病有八不治《寿世青编》
- 病有宜汗者《医法圆通》
- 病音《中医词典》
- 病有宜吐者《医法圆通》
- 病因诊断《外科学总论》
- 病有宜下者《医法圆通》
- 病因诊断《心脏病学》
- 病有阴阳《医学集成》
- 病因诊断《预防医学》
-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卫生宝鉴》
- 病因与疾病的联系《流行病学》
- 病有灾怪论《中藏经》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