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虚实真假论
病之大端,不外乎寒热虚实,然必辨其真假,而后治之无误。假寒者,寒在外而热在内也,虽大寒而恶热饮;假热者,热在外而寒在内也,虽大热而恶寒饮,此其大较也。假实者,形实而神衰,其脉浮、洪、芤、散也;假虚者,形衰而神全,其脉静、小、坚、实。其中又有人之虚实,证之虚实。如怯弱之人而伤寒、伤食,此人虚而证实也。强壮之人,而失血劳倦,此人实而证虚也。或宜正治,或宜从治;或宜分治,或宜合治;或宜从本,或宜从标;寒因热用,热因塞用;上下异方,煎丸异法;补中兼攻,攻中兼补。精思妙术,随变生机,病势千端,立法万变。则真假不能惑我之心,亦不能穷我之术,是在博求古法,而神明之。稍执己见,或学力不至,其不为病所惑者,几希矣!

- 寒热虚实真假论《医学源流论》
- 寒热虚实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寒热要诀《华佗神方》
-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学心悟》
-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中医诊断学》
- 寒热相移《黄帝内经太素》
- 寒热杂合《证治准绳·幼科》
- 寒热相等《证治准绳·幼科》
- 寒热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 寒热五脏烦满《幼幼新书》
- 寒热真假辨《傅青主男科》
- 寒热往来五脏烦满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真假辨《医学摘粹》
- 寒热往来食不消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真假篇《景岳全书》
- 寒热往来疟《圣济总录》
- 寒热证治《医宗金鉴》
- 寒热往来能食不生肌肉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寒热往来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注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往来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总括《医宗金鉴》
- 寒热往来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 寒热往来《广瘟疫论》
- 寒入血室《中医词典》
- 寒热往来《丹溪手镜》
- 寒涩《本草求真》
- 寒热往来《幼科释谜》
- 寒痧《中医词典》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