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论
妇科之最重者二端,堕胎与难产耳。世之治堕胎者,往往纯用滋补;治难产者,往往专于攻下。二者皆非也。盖半产之故非一端,由于虚滑者,十之一二;由于内热者,十之八九。盖胎惟赖血以养,故得胎之后,经事不行者,因冲任之血皆为胎所吸,无余血下行也。苟血或不足,则胎枯竭而下堕矣。其血所以不足之故,皆由内热火盛,阳旺而阴亏也。故古人养胎之方,专以黄芩为主。又血之生,必由于脾胃。经云∶营卫之首,纳欲为宝,故又以白术佐之。乃世之人,专以参补气,熟地滞胃,气旺则火盛,胃湿则不运,生化之源衰,而血益少矣。至于产育之事,乃天地化育之常,本无危险之理。险者千不得一,世之遭厄难者,乃人事之未工也。其法有乎产妇,不可令早用力。盖胎必转而后下,早用力,而胎先下坠,断难舒转,于是横生倒产之害生。又用力,则胞浆骤下,胎已枯涩,何由能产?此病不但产子之家不知,即收生稳妇亦有不知者。至于用药之法,则交骨不开,胎元不转,种种诸症,各有专方。其外或宜润,或宜降,或宜温,或宜凉,亦当随症施治。其大端以养血为主,盖血足,则诸症自退也。至于易产强健之产妇,最多卒死。盖大脱血之后,冲任空虚,经脉娇脆,健妇不以为意。轻举妄动,用力稍重,冲脉断裂,气冒血崩,死在顷刻。尤忌举手上头,如是死者,吾见极多。不知者以为奇异,实理之常。生产之家,不可不知也。

- 胎产论《医学源流论》
- 胎产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 胎产脉候《胎产指南》
- 胎产大法《女科证治准绳》
- 胎产奇方《宁坤秘籍》
- 胎产大法《证治准绳·女科》
- 胎产书《马王堆简帛》
- 胎产《博济方》
- 胎产医法总论《评注产科心法》
- 胎产《原要论》
- 胎产医法总论《评注产科心法》
- 胎产《医学真传》
- 胎产医法总论《评注产科心法》
- 胎产《冷庐医话》
- 胎赤《中医名词词典》
- 胎部《本草易读》
- 胎赤《中医词典》
- 胎不长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胎赤《医宗金鉴》
- 胎不长证治《医宗金鉴》
- 胎赤《医述》
-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并枯胎论《胎产心法》
- 胎赤《证治准绳·幼科》
- 胎不长养《医述》
- 胎赤《明医指掌》
- 胎不长养《中医词典》
- 胎赤《外科大成》
- 胎不长《女科证治准绳》
- 胎赤《竹林女科证治》
- 胎不长《评注产科心法》
- 胎赤《幼科心法要诀》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