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补寒热同用论
虚证宜补,实证宜泻,尽人而知之者。然或人虚而证实,如弱体之人,冒风伤食之类;或人实而证虚,如强壮之人,劳倦亡阳之类;或有人本不虚,而邪深难出;又有人已极虚,而外邪尚伏。种种不同。若纯用补,则邪气益固;纯用攻,则正气随脱。此病未愈,彼病益深,古方所以有攻补同用之法。疑之者曰∶两药异性,一水同煎,使其相制,则攻者不攻,补者不补,不如勿服。若或两药不相制,分途而往,则或反补其所当攻,攻其所当补,则不惟无益,而反有害,是不可不虑也。此正不然。盖药之性,各尽其能,攻者必攻强,补者必补弱,犹掘坎于地,水从高处流下,必先盈坎而后进,必不反向高处流也。如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是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邪气。盖古人制方之法,分经别脏,有神明之道焉。如疟疾之小柴胡汤,疟之寒热往来,乃邪在少阳,木邪侮土,中宫无主,故寒热无定。于是用柴胡以驱少阳之邪,柴胡必不犯脾胃;用人参以健中宫之气,人参必不入肝胆。则少阳之邪自去,而中土之气自旺,二药各归本经也。如桂枝汤,桂枝走卫以祛风,白芍走荣以止汗,亦各归本经也。以是而推,无不尽然。试以《神农本草》诸药主治之说细求之,自无不得矣。凡寒热兼用之法,亦同此义,故天下无难治之症。后世医者不明此理,药唯一途。若遇病情稍异,非顾此失彼,即游移浮泛,无往而非棘手之病矣。但此必本于古人制方成法,而神明之。若竟私心自用,攻补寒热,杂乱不伦,是又杀人之术也。

- 攻补寒热同用论《医学源流论》
- 攻《中医词典》
- 攻补兼施《中医名词词典》
- 功字号积雪膏《喉科秘诀》
- 攻补兼施《中医词典》
- 功有十验《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补兼施《明医指掌》
- 功有三不思《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补兼施《女科证治准绳》
- 功有六益《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补兼施法治疗尿毒症《名师垂教》
- 功宜知避《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虫类《医学摘粹》
- 功宜有恒《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毒散《是斋百一选方》
- 功宜按步《达摩洗髓易筋经》
- 攻毒散(加减攻毒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功能训练器《康复医学》
- 攻方《盘珠集胎产症治》
-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自我调养巧治病》
- 攻积《女科证治准绳》
- 功能性子宫出血《妇产科学》
- 攻积《女科证治准绳》
-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词典》
- 攻积类《医学摘粹》
- 功能性子宫出血《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攻坚《中医词典》
- 功能性子宫出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溃《中医词典》
- 功能性子宫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攻里《中医词典》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