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方剂大小论
今人以古人气体充实,故方剂分两甚重,此无稽之说也。自三代至汉、晋,升斗权衡,异同,以今较之,不过十分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如桂枝汤,伤寒大大剂也。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共八两为一剂。在今只一两六钱,又分三服,则一服不过五钱三仞零。他方有药品多者,亦不过倍之而已。况古时之药,医者自备,俱用鲜者,分两以鲜者为准,干则折算。如半夏、麦冬之类,皆生大而干小。至附子,则野生者甚小,后人种之乃肥大,皆有确证。今人每方必十余味每味三四钱,则一剂重一三两矣。更有熟地用至四两一剂者,尤属可怪。古丸药如乌梅丸,每服如桐子大十丸,今秤不过二三分,今则用三四钱至七八钱矣。古末药用方寸经匕,不过今之六七分,今服三四钱矣。古人用药,分两未尝从重。(《周礼·遗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六斗四升曰,四共二石五斗六升,为人一月之食,则每日食八升有余矣。盖一升只二合也。)二十年来,时医误阅古方,增重分两,此风日炽。即使对病,无气不胜药力,亦必有害,况更与病相反,害不尤速乎?既不考古,又无师授,无怪乎其动成笑柄也。

- 古今方剂大小论《医学源流论》
- 古今尺寸不同说《类经图翼》
- 古今方十九首《女科要旨》
- 古方总目(附古方条序)《景岳全书》
- 古今衡数不同《类经图翼》
- 古方中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古今录验方八首《外台秘要》
- 古方治积聚药总考《医方考》
- 古今名方录要《周慎斋遗书》
- 古方用法论《研经言》
-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古方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 古今药味不同论《友渔斋医话》
- 古方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 古今医书大意《友渔斋医话》
- 古方下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时病论》
- 古方无妄用《寿世青编》
-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吴医汇讲》
- 古方上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外台秘要》
- 古方上篇 图的说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古今诸家煎方六首《外台秘要》
- 古方权量有定论论《研经言》
- 古今诸家酒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 古方权量《医学读书记》
- 古今诸家散方六首《外台秘要》
- 古方名实辨《卫生宝鉴》
- 古今诸家丸方一十八首《外台秘要》
- 古方马乳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 古经解《周慎斋遗书》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