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外感论
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不言之深切着明矣。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
全乎内伤者;理会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治法迥殊。盖内伤由于神志,外感起于经络。轻重浅深,先后缓急,或分或合,一或有误,为害非轻。能熟于《内经》及仲景诸书,细心体认,则虽其病万殊,其中条理井然,毫无疑似,出入变化,无有不效。否则彷徨疑虑,杂药乱投,全无法纪,屡试不验。更无把握,不咎己之审病不明,反咎药之治病不应。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 内伤外感论《医学源流论》
- 内伤外感辨似《杂病心法要诀》
- 内伤外感杂治说《笔花医镜》
- 内伤外感辨似《医宗金鉴》
-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医学心悟》
- 内伤外感辨《伤寒括要》
- 内伤胃《奇效简便良方》
- 内伤外感辨《医学集成》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吐血《症因脉治》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 内伤胃脘痛《症因脉治》
-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 内伤五脏《灵素节注类编》
-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头痛巧辨证《名师垂教》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 内伤头痛《症因脉治》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 内伤胁痛《症因脉治》
-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 内伤泄泻《中医词典》
- 内伤痰壅《症因脉治》
- 内伤泄泻《中医词典》
- 内伤嗽血《症因脉治》
- 内伤胸痛《症因脉治》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