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
今之医者,谓吐血为虚劳之病,此大谬也。夫吐血有数种。大概咳者成劳。不咳者不成劳,间有吐时偶咳者,当其吐血之时,野狼狈颇甚,吐血即痊,皆不成劳,何也?其吐血一止,则周身无病,饮食如故,而精神生矣。即使亡血之后,或阴虚内热,或筋骨疼痛,绵可服药而痊。若咳嗽则血止而病仍在,日嗽夜嗽,痰壅气升,多则三年,少则一年而死知。盖咳嗽不止,则肾中之元气震荡不宁,肺为肾之母,母病则子亦病故也。又肺为五脏之华盖。皆云∶谷气之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是则脏腑皆取精于肺。肺病,则不能输精于脏腑,一年而脏腑皆枯,三年而脏腑竭矣,故咳嗽为真劳不治之疾也。然亦有咳嗽而不死者,其嗽亦有时稍缓,其饮食起居不甚变;又其人善于调摄,延至三年之后,起居如旧,间或一发,静养即愈,此乃百中难得一者也。更有不咳之人,血证屡发,肝竭肺伤,亦变咳嗽,久而亦死。此则不善调摄,以轻变重也。执此以决血证之死生,百不一失矣。

-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医学源流论》
- 吐血病《备急千金要方》
- 吐血不止《圣济总录》
- 吐血八《金匮悬解》
- 吐血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 吐血案《丁甘仁医案》
- 吐血不止《奇方类编》
- 吐血、衄血《寿世保元》
- 吐血出于胃腑《医学传心录》
- 吐血(有误)《张氏医通》
- 吐血除根《奇效简便良方》
- 吐血(新法)《伤寒指掌》
- 吐血方《奇方类编》
- 吐血(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吐血咯血鼻衄齿衄耳衄舌上出血《药症忌宜》
- 吐血《伤寒括要》
- 吐血歌《伤寒百证歌》
- 吐血《女科证治准绳》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圣济总录》
- 吐血《何澹安医案》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候《诸病源候论》
- 吐血《评注产科心法》
- 吐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吐血《盘珠集胎产症治》
- 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 吐血《伤寒心法要诀》
- 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 吐血《女科折衷纂要》
- 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 吐血《也是山人医案》
- 吐血急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