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石性同用异论
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其药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显而易见者。然一药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盖药之功用,不止一端。在北方,则取其此长;在彼方,则取其彼长。真知其功效之实,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后世,一药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盖古人尚未尽知之,后人屡试而后知,所以历代本草所注药性,较之《神农本经》所注功用增益数倍,盖以此也。但其中有当有不当,不若《神农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盖古人用药之法,并不专取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也。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嗜好之偏,其药似与病情之寒热温凉补泻若不相关,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举。学人必将《神农本草》字字求其精义之所在,而参以仲景诸方,则圣人之精理自能洞晓。而已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机,而天下无难治之症也。

- 药石性同用异论《医学源流论》
- 药师《医院药学》
- 药实根《神农本草经》
- 药伤胃呕《正体类要》
- 药实根《千金翼方》
- 药膳《老年百病防治》
- 药实根《本草经集注》
- 药蛆方《正体类要》
- 药实根《新修本草》
- 药气《中医词典》
- 药实根《医学入门》
- 药棋子《普济本事方》
- 药实根《证类本草》
- 药品注册检验《中药法规》
- 药实根《名医别录》
- 药品注册标准《中药法规》
- 药食(论方)《宜麟策》
- 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医院药学》
- 药食(药食一)《妇人规》
- 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医院药学》
- 药食过敏二例《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药品质量监督《医院药学》
- 药事管理简史《医院药学》
- 药品制度法《寿世青编》
- 药丝线《外科传薪集》
- 药品再注册申报资料项目《中药法规》
- 药随病施《轩岐救正论》
- 药品再注册《中药法规》
- 药所出州土一首《外台秘要》
- 药品异名便考《古今医统大全》
- 药童《中医词典》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