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火相火论
近世之论,心火谓之君火,肾火谓之相火,此说未安。盖心属火,而位居于上,又纯阳而为一身之主,名曰君火,无异议也。若肾中之火,则与心相远,乃水中之火也,与心火不类,名为相火,似属非宜。盖阴阳互藏其宅,心固有火,而肾中亦有火。心火为火中之火;肾火为水中之火,肾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心火动,而肾中之浮火亦随之。肾火动,而心中之浮火亦随之;亦有心火为动而肾火不动,其患独在心;亦有肾火动而心火不动,其害独在肾。故治火之法,必先审其何火,而后用药有定品。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若二脏之阴不足以配火,则又宜取二脏之阴药补之。若肾火飞越,又有回阳之法,反宜用温热,与治心火迥然不同。故五脏皆有火,而心肾二脏为易动,故治法宜详究也。若夫相火之说,则心胞之火参令人怔忡、面赤、烦躁、眩晕,此则在君火之旁,名为相火,似为确切。试以《内经》参之,自有真见也。

- 君火相火论《医学源流论》
- 君火相火论《景岳全书》
- 君火相火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君火相火辨《研经言》
- 君迁子《海药本草》
- 君火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君迁子《证类本草》
- 君火《明医指掌》
- 君相二火论《内经博议》
- 君火《中医词典》
- 君相二火须知《竹林女科证治》
- 君火《中医名词词典》
-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读医随笔》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原机启微》
- 君主之官《中医词典》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叶选医衡》
- 钧肠丸《冯氏锦囊秘录》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审视瑶函》
- 菌《千金翼方》
- 君臣佐使法《脾胃论》
- 菌《本草经集注》
- 君臣佐使法《卫生宝鉴》
- 菌《新修本草》
- 君臣佐使法《汤液本草》
- 菌《医学入门》
- 君臣佐使(主、辅、佐、引)《中医名词词典》
- 菌《名医别录》
- 君臣佐使《中医词典》
- 菌桂《神农本草经》
- 君、相二火解《医理真传》
- 菌桂《千金翼方》
《医学源流论》
-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 自叙
- 卷上·经络脏腑
- 卷上·脉
- 卷上·病
- 卷上·方药
- 方药离合论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单方论
- 禁方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药误不即死论
- 药石性同用异论
- 劫剂论
- 制药论
- 人参论
- 用药如用兵论
- 执方治病论
- 汤药不足尽病论
- 本草古今论
- 药性变迁论
- 药性专长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医必备药论
- 乩方论
- 热药误人最烈论
- 薄贴论
- 貌似古方欺人论
- 卷下·治法
- 司天运气论
- 医道通治道论
- 五方异治论
- 病随国运论
- 针灸失传论
- 水病针法论
- 出奇制病论
- 治病缓急论
- 治病分合论
- 发汗不用燥药论
- 病不可轻汗论
- 伤风难治论
- 攻补寒热同用论
- 临病患问所便论
- 治病不必顾忌论
-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 愈病有日期论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 防微论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补药可通融论
- 轻药愈病论
- 腹内痈论
- 围药论
- 卷下·书论(附∶科)
- 卷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