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心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1.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学心悟》
  2. 寒热相移《黄帝内经太素》
  3. 寒热虚实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4. 寒热相等《证治准绳·幼科》
  5. 寒热虚实真假论《医学源流论》
  6. 寒热五脏烦满《幼幼新书》
  7. 寒热要诀《华佗神方》
  8. 寒热往来五脏烦满候《诸病源候论》
  9.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中医诊断学》
  10. 寒热往来食不消候《诸病源候论》
  11. 寒热杂合《证治准绳·幼科》
  12. 寒热往来疟《圣济总录》
  13. 寒热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14. 寒热往来能食不生肌肉候《诸病源候论》
  15. 寒热真假辨《傅青主男科》
  16. 寒热往来候《诸病源候论》
  17. 寒热真假辨《医学摘粹》
  18. 寒热往来候《诸病源候论》
  19. 寒热真假篇《景岳全书》
  20. 寒热往来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21. 寒热证治《医宗金鉴》
  22. 寒热往来《广瘟疫论》
  23. 寒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4. 寒热往来《丹溪手镜》
  25. 寒热注候《诸病源候论》
  26. 寒热往来《幼科释谜》
  27. 寒热总括《医宗金鉴》
  28. 寒热往来《证治准绳·疡医》
  29. 寒热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30. 寒热往来《证治准绳·幼科》
  31. 寒入血室《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