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证治
往来寒热阴阳格,柴胡四物各半汤。荣卫不和乍寒热,归芍芎参甘草姜;寒热似疟瘀兼食,生化柴胡楂曲良;憎寒壮热更生散,归地芎参荆穗姜。
【注】产后阴阳不和,往来寒热者,宜柴胡四物汤。若荣卫不调,乍寒乍热者,用增损四物汤,其方即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甘草、干姜也。若停瘀兼食,寒热似疟者,用生化汤加柴胡、山楂、神曲。若感受风寒,憎寒壮热者,宜更生散,即当归、熟地、川芎、人参、荆芥穗、干姜也。
柴胡四物汤(方见首卷)

- 寒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寒热证治《医宗金鉴》
- 寒热注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真假篇《景岳全书》
- 寒热总括《医宗金鉴》
- 寒热真假辨《医学摘粹》
- 寒热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 寒热真假辨《傅青主男科》
- 寒入血室《中医词典》
- 寒热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 寒涩《本草求真》
- 寒热杂合《证治准绳·幼科》
- 寒痧《中医词典》
-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中医诊断学》
- 寒痧辨《痧胀玉衡》
- 寒热要诀《华佗神方》
- 寒疝《中医名词词典》
- 寒热虚实真假论《医学源流论》
- 寒疝《圣济总录》
- 寒热虚实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寒疝《中医词典》
-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学心悟》
- 寒疝《医宗金鉴》
- 寒热相移《黄帝内经太素》
- 寒疝《杂病广要》
- 寒热相等《证治准绳·幼科》
- 寒疝《明医指掌》
- 寒热五脏烦满《幼幼新书》
- 寒疝《儿科萃精》
- 寒热往来五脏烦满候《诸病源候论》
- 寒疝《奇效简便良方》
《妇科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乾隆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妇科总括
- 卷一调经门
- 天癸月经之原
- 妇人不孕之故
- 月经之常
- 月经异常
- 外因经病
- 内因经病
- 不内外因经病
- 血色不正病因
- 气秽清浊病因
- 愆期前后多少
- 经行发热时热
- 经行寒热身痛
- 经行腹痛
- 经行泻吐
- 错经妄行成吐衄崩
- 经水过多兼时下白带
- 调经证治
- 先期证治
- 过期证治
- 经行发热证治
- 经行身痛证治
- 经行腹痛证治
- 经行吐泻证治
- 经行吐衄证治
- 调经门汇方
- 卷一经闭门
- 卷二崩漏门
- 卷二带下门
- 卷二瘕癖诸证门
- 卷二嗣育门
- 卷三胎前诸证门
- 胎前总括
- 恶阻总括
- 恶阻证治
- 胞阻总括
- 胞阻证治
- 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
- 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证治
- 子烦证治
- 子悬胎上逼心证治
- 子痫证治
- 子嗽证治
- 转胞证治
- 子淋证治
- 激经、胎漏、尿血总括
- 激经、胎漏、尿血证治
- 胎不安、小产、堕胎总括
- 胎不安、小产、堕胎证治
- 堕胎下血不止、血瘀不出证治
- 子死腹中总括
- 子死腹中证治
- 辨子母存亡
- 胎兼瘕
- 胎不长证治
- 子喑证治
- 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 脏躁证治
- 鬼胎总括
- 肠覃石瘕证治
- 胎前母子盛衰
- 胎前门汇方
- 卷四生育门
- 卷五产后门
- 胞衣不下证治
- 产门不闭证治
- 血晕证治
- 恶露不下证治
- 恶露不绝证治
- 头疼证治
- 心胃痛证治
- 腹痛证治
- 少腹痛证治
- 胁痛证治
- 腰痛证治
- 遍身疼痛证治
- 腹中块痛证治
- 筋挛证治
- 伤食呕吐证治
- 呃逆证治
- 气喘证治
- 浮肿证治
- 发热总括
- 发热证治
- 寒热总括
- 寒热证治
- 自汗头汗总括
- 自汗头汗证治
- 中风证治
- 痉病证治
- 螈抽搐证治
- 不语证治
- 惊悸恍惚证治
- 妄言见鬼发狂证治
- 虚烦证治
- 发渴证治
- 咳嗽证治
- 衄血证治
- 痢证总括
- 痢疾证治
- 疟疾
- 蓐劳虚羸总括
- 蓐劳虚羸证治
- 血崩
- 大便秘结
- 小便淋闭
- 小便频数不禁淋沥
- 大便出血
- 败血成痈
- 产后虚实宜审
- 产后门汇方
- 卷六乳证门
- 卷六前阴诸证门
- 卷六杂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