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真假篇(八)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阳证似阴也。盖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而外热,即真寒假热也。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热者,最忌寒凉,假寒者,最忌温热。察此之法,当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主。

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伤寒,或患杂证,有其素禀虚寒,偶感邪气而然者,有过于劳倦而致者,有过于酒色而致者,有过于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昧者见之,便认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热,而里寒格阳,或虚阳不敛者,多有此证。但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大便不实,或先硬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同,此虚狂也;或斑如蚊迹而浅红细碎,自与紫赤热极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证也。凡见此内颓内困等证,而但知攻邪,则无有不死。急当以四逆、八味、理阴煎回阳饮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源,但使元气渐复,则热必退藏,而病自愈。所谓火就燥者,即此义也。故凡见身热脉数,按之不鼓击者,此皆阴盛格阳,即非热也。仲景治少阴证面赤者,以四逆汤葱白主之。东垣曰∶面赤目赤,烦躁引饮,脉七八至,按之则散者,此无根之火也。以姜附汤人参主之。《外台秘要》曰∶阴盛发躁,名曰阴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

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郁伏于内,则邪自阳经传入阴分,故为身热发厥,神气昏沉,或时畏寒,状若阴证。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亦畏寒,此热深厥亦深,热极反兼寒化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痢纯清水,而其中仍有燥粪,及矢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凡内实者,宜三承气汤择而用之。潮热者,以大柴胡汤解而下之。内不实者,以白虎汤之类清之。若杂证之假寒者,亦或为畏寒,或为战栗,此以热极于内而寒侵于外,则寒热之气两不相投,因而寒栗,此皆寒在皮肤,热在骨髓,所谓恶寒非寒,明是热证。但察其内证,则或为喜冷,或为便结,或小水之热涩,或口臭而躁烦,察其脉必滑实有力。凡见此证,即当以凉膈、芩连之属,助其阴而清其火,使内热既除,则外寒自伏。所谓水流湿者,亦此义也。故凡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此阳极似阴,即非寒也。

假寒误服热药,假热误服寒药等证,但以冷水少试之。假热者,必不喜水,即有喜者,或服后见呕,盒饭以温热药解之。假寒者,必多喜水,或服后反快而无所逆者,盒饭以寒凉药解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寒热真假篇《景岳全书》
  2. 寒热真假辨《医学摘粹》
  3. 寒热证治《医宗金鉴》
  4. 寒热真假辨《傅青主男科》
  5. 寒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6. 寒热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7. 寒热注候《诸病源候论》
  8. 寒热杂合《证治准绳·幼科》
  9. 寒热总括《医宗金鉴》
  10.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中医诊断学》
  11. 寒热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12. 寒热要诀《华佗神方》
  13. 寒入血室《中医词典》
  14. 寒热虚实真假论《医学源流论》
  15. 寒涩《本草求真》
  16. 寒热虚实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7. 寒痧《中医词典》
  18.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学心悟》
  19. 寒痧辨《痧胀玉衡》
  20. 寒热相移《黄帝内经太素》
  21. 寒疝《中医名词词典》
  22. 寒热相等《证治准绳·幼科》
  23. 寒疝《圣济总录》
  24. 寒热五脏烦满《幼幼新书》
  25. 寒疝《中医词典》
  26. 寒热往来五脏烦满候《诸病源候论》
  27. 寒疝《医宗金鉴》
  28. 寒热往来食不消候《诸病源候论》
  29. 寒疝《杂病广要》
  30. 寒热往来疟《圣济总录》
  31. 寒疝《明医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