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二
李某,男,64岁,退休工人,1988年12月28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发现纳差,乏力,心慌,恶心呕吐时作,检查尿蛋白(+-),某医院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收入住院。入院后查尿素氮n2mg/dl.肌酐10mg/dl.血色素6 5g/dl.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继发性贫血。经输液及中医结合药物治疗一月余,疗效不明显,并渐增皮肤搔痒,小便减少,浮肿,大便不畅,症状日益加重,检查尿素氮124mg/dl,肌酐17,4mg/dl.血色素6,2g/dl.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因而无法行血液透析疗法,西医束手无策,嘱其回家准备后事。其家属在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请赵老会诊。
会诊时患者面色皓白,周身浮肿较甚,呕吐频怍,气喘吁吁,手足发冷,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濡软且滑,沉取三五不调,按之有力。询问之,尽食膏梁厚味。全是湿热积滞互阻,三焦不畅之象,先M芳香化浊,疏调气机、清热凉血方法,并嘱其清淡饮食。
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黄连2克,苏叶10克(后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于10克,草河车10克,灶心土60克,大黄3克。
服药5剂,呕吐减轻,又进5剂,病情大转,恶心呕吐、皮肤作痒皆止,浮肿见轻,略有食欲,精神转佳。
1989年元月9目又请会诊,舌红苔白且干,脉滑数,沉取不稳,虽有转机,仍中阳不足,病势较重,用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佐雌甘寒益气养阴之品。
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大黄5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沙参10克,西洋参3克(单煎另眼),麦冬10克。
服药10剂,复查尿素氮54,4mg/dl.肌酐6 5mg/dl.出院来门诊治疗。
3月8日因感冒咳嗽发热,而出现胸水,肺水肿,喘促不能平卧,脉滑数,舌白苔喊,先用宣肃化痰方法,方药: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麻黄2克+荆芥穗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大黄2克。服药7剂,感冒愈,喘平咳嗽止。
4月3日查尿素氮46,3mg/dl.肌酐5mg/dl.血色素9,6g,下肢浮肿见轻,饮食二便正常,仍以前方加减。处方:苏叶子各10克,浙贝母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大黄5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以此方为主加减服药1月余,病情稳定,查尿素氮34 5mg/dl.肌酐4,6mg/dl.血色素9,5g/dl。家人很高兴,于5月初由其女婿陪同乘飞机去广州等地旅游2周,安全顺利反京,并未反复。
【按】;此患者系尿毒症晚期,浮肿、尿少、肤痒、呕吐频作,并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不能透析,西医畏之。经赵老治疗后,患者积极配合,以清淡饮食,绝对禁蛋白,下地活动,仅服5剂,病状大减,又进5剂,病情大转。中途因感冒出现肺水肿、胸水,又仅服药7制很快平息。前后共治疗半年,已能外出旅游。尿素氮由124mg1.d1.降至34 5mg/dl.肌酐由1 7,4mg/dl降至4,6mg朋1.,血色素由6 2mg/dl.上升为9,6g/dl,疗效满意。充分证明,中医能够治疗尿毒症,而并非透析一途。其治疗方法,先以菏香化浊,清热凉血。湿浊已去,再以凉血清热,括血化瘀,佐以甘寒益气养阴而取效甚佳。

- 尿毒症 二《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毒症《病理学》
- 尿毒症 六《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毒症《病理生理学》
- 尿毒症 七《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毒症《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毒症 三《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 尿毒症 四《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的排放《生理学》
- 尿毒症 五《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肿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 一《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粘膜脱垂《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的成因《中医之钥》
- 尿道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 尿道外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毒症毒性物质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 尿道损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尿管型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尿道损伤《急诊医学》
- 尿红细胞(12小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尿道肉阜《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灰疮《幼幼新书》
- 尿道口渗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个月《名师垂教》
- 尿混浊《泌尿外科学》
- 尿道结石《泌尿外科学》
- 尿激酶《药理学》
- 尿道结石《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结晶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序
-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
- 风温
- 春温
- 暑温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附: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 湿温
- 伏暑
- 秋燥
- 冬温
- 春温
- 痄腮
- 大头瘟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高热昏迷
- 昏迷
- 麻疹
- 肺痈
- 咳嗽
- 咳喘
- 咳血
- 失音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胁痛
- 腹痛
- 呕吐
- 痢疾
- 泄泻
- 便秘
- 眩晕
- 头痛
- 心悸
- 胸痛
- 嗜睡
- 失眠
- 耳聋
- 癫痫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臌胀
- 癌
- 瘿
- 消渴
- 黑疸
- 肥胖
- 阳痿
- 阳强
- 痹证
- 淋证
- 遗尿
- 尿血
- 水肿
- 关格
- 腰痛
- 皮肤搔痒
- 喘逆
- 经期发热
- 崩漏
- 闭经
- 头汗
- 少年白发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
- 腹部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