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陈某某,女,49岁
【初诊】
自述患慢性肾小球肾炎1u余年,时轻时重,近2年发现肾功能不全,肌酐、尿素氮日渐增高。近半月来皮肤搔痒严重,夜不能寐。伴有精神不振,嗜睡,一身疲乏,双下肢无力尤甚,心烦急躁,大便于结小便短少,恶心欲吐。诊脉弦滑且数,按之有力,舌红苔黄垢厚。化验血肌酐7,4mg/dl.尿素氯82mg/dl。西医建议透析,患者晨惧,遂来就诊。证属湿热蕴郁成毒,深入血分,将成关格之证,急蚪凉血化瘀解毒之法治之。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3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通而未畅,皮肤搔痒减轻,已能入眠,仍感梦多。脉仍弦滑数,舌红苔黄根厚。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5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行,每日2~3次,腹部舒适,精神转佳,嗜唾消失,皮肤搔痒显著减轻。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厚,热郁虽减未清,仍用清化方法。饮食寒暖,诸宜小心,每日散步,不可懈怠。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5克,七付
【四诊】
皮肤搔痒已愈,二便通畅,纳食有增,每日散步2~3小时而不觉疲劳,近日查血肌酐降至4 1mg/dl.尿素氮降为38mg/dl。脉仍弦滑,按之略数,舌红苔白,三焦虽畅,郁热未得全清,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5克,七付
后以此方加减治疗半年,血肌酐降为3mg/dl.尿素氮降为29mg/dl.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已能恢复半日工作。
【按】:本案患者属于典型的家族发病,其姐妹共5人,其中一人已死于尿毒症,另一人因慢性肾衰作了肾移植,另有一小妹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追踪其父母并无肾病,但其祖父母去世较早,其死因虽未明确,但其所述症候似与肾病尿毒症有关。象这种姐妹数人同时或先后均患慢性肾病的例子在临床并不少见,还有母子同病,兄弟同病等,这一现象提示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临床上慢性肾病家族性发病较为常见的事实,赵师提出了慢性肾病可遗传的观点。根据中医理论推断热毒深伏于髓是本病得自先天的基本特点。毒发于髓而表现为血分瘀热。故治疗当咀凉血化瘀为主。大忌温补,并忌食高蛋白高热量和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由于饮食不慎而更增其热。凉血化瘀可用生地榆、炒槐花、赤芍、丹参、茜草、小蓟、紫草、地丁草、白头翁等。本例以皮肤搔痒为主要表现,是血分热毒聚于皮肤,更加地肤子、臼鲜皮、草河车清热解毒。肾衰尿毒症时,小便短少,或色白,机体代谢废物不能扶尿排出,故溢出皮肤为痒,重者有尿素结晶如白霜状。治疗必通其大便,使热毒从大便排出。本案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黄腻垢厚,属三焦蕴热,初诊即用大黄3克,而力有不逮,故二诊以后皆增至5克,得大便畅行,热毒得泄,而诸症向安。凡治尿毒症,必令其大便通畅滑日二三行为最佳,此为要决。

- 尿毒症《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 尿毒症《病理生理学》
- 尿的排放《生理学》
- 尿毒症《病理学》
- 尿道肿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 二《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粘膜脱垂《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 六《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毒症 七《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外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毒症 三《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损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尿毒症 四《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损伤《急诊医学》
- 尿毒症 五《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肉阜《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 一《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道口渗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个月《名师垂教》
- 尿毒症的成因《中医之钥》
- 尿道结石《泌尿外科学》
- 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 尿道结石《临床激光治疗学》
- 尿毒症毒性物质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 尿道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尿管型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尿道创伤《泌尿外科学》
- 尿红细胞(12小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尿道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灰疮《幼幼新书》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序
-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
- 风温
- 春温
- 暑温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附: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 湿温
- 伏暑
- 秋燥
- 冬温
- 春温
- 痄腮
- 大头瘟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高热昏迷
- 昏迷
- 麻疹
- 肺痈
- 咳嗽
- 咳喘
- 咳血
- 失音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胁痛
- 腹痛
- 呕吐
- 痢疾
- 泄泻
- 便秘
- 眩晕
- 头痛
- 心悸
- 胸痛
- 嗜睡
- 失眠
- 耳聋
- 癫痫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臌胀
- 癌
- 瘿
- 消渴
- 黑疸
- 肥胖
- 阳痿
- 阳强
- 痹证
- 淋证
- 遗尿
- 尿血
- 水肿
- 关格
- 腰痛
- 皮肤搔痒
- 喘逆
- 经期发热
- 崩漏
- 闭经
- 头汗
- 少年白发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
- 腹部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