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冒 二
庞某某,女,80岁
【初诊】
素嗜鸦片烟已30余载,经常便秘,大便7~8日一行。自4月28日感受风温邪气,身热咳嗽,咽红肿痛,经中西医治疗十天未见好转。目前身热未退,体温38.3℃,两脉细弦小滑,按之细数,头晕心烦,身热腹满,口干唇焦,咽干微痛,舌苔黄厚干燥,焦黑有裂痕,精神萎靡,一身乏力。老年阴分素亏,久吸鸦片,虚火更甚,津液早亏,病温将及半月,阴液更伤。老年正气不足,热结阴伤,燥屎内结。必须急攻其邪以祛其热,扶其气分防止虚脱,仿新加黄龙汤以攻补兼施。
鲜生地60克,生甘草10克,元参25克,麦门冬15克,赤白芍各25克,当归10克,生大黄末1.2克和元明粉1.5克共研细末冲服,人参25克(另煎兑入),一付
服药约两小时,侯腹中有动静,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在便前另服:已煎好之人参汤25克,西洋参粉4.5克,调匀分服,再去厕所,以防虚脱。
服汤药后约二小时,腹中痛,意欲大便,即先服人参汤送西洋参4.5克,再去排便,数分钟后,大便畅解甚多,病人微觉气短,又服人参汤少许,即复入睡。
【二诊】
昨日服新加黄龙汤,大便已通,未出现虚脱症状,这是在气阴两虚之人身上用攻补兼施方法的成功例证。药后患者静睡通宵,今诊两脉细弱无力,身热已退净,体温36.7℃,腹满头晕心烦皆减,舌苔焦黑干裂已除,仍属黄厚近焦,自觉一身疲惫异常。老年病温已久,重伤津液,一时难以恢复,再以甘寒育阴以折虚热,甘微温益气兼扶中阴,饮食寒暖,皆宜小心。
海参片15克(先煎),沙参30克,元参30克,麦门冬25克,黄精25克,鲜石斛30克,生白芍30克,生熟地各25克,西洋参粉10克(分三次药汁送下),二付
【三诊】
连服甘寒育阴兼以益气之后,气阴皆复,患者烧势未作,已能进食少许,舌苔渐化而根部略厚,夜寐较安,且小溲渐多,再以养血育阴兼扶脾胃。
西洋参粉10克(分三次服),南北沙参30克,生白芍30克,元参30克,麦门冬25克,莲子肉25克,生地黄30克,南百合25克,怀山药30克,炒薏米30克,甜杏仁10克,三付
【四诊】
服甘寒育阴兼扶脾胃之后,近几天来,精神渐复,饮食渐增,昨日(19日)大便又解一次,初硬而后调,舌苔已化,根部略厚,两脉细弱小措。年已八旬,气阴早亏,又嗜鸦片,阴液消耗过甚,病温半月,正气虚损过度,再以育阴养荣,调理脾胃。
前方继进三付。
【五诊】
一周来,精神恢复接近正常,已能下地活动,胃纳渐开,夜寐亦安,面色已润泽,舌苔基本正常。嘱其每日进薏苡百合粥,午服山药粥,晚吃桂元肉汤,调养半月而愈。
【按】:老年春月患温,身热不退,迁延日久,阴津大伤矣。舌苔焦黑干裂,燥屎结于腑中,久不能下,热愈结,津愈伤,燥屎一日不去,发热一日不退,终致阴涸而亡,诚可忧也。故仲景有急下存阴之法。然年高体弱病久,难当峻攻,若径用承气法,恐便下之即,便是气脱之时。吴鞠通于此证有新加黄龙汤,仿陶节庵黄龙汤意,攻补兼施,用人参补正,硝黄逐邪,地冬增液。立意颇为周到。赵师运用此法又有所创新,妙在人参另燉浓煎,送服西洋参粉。其服药时间掌握在服汤药后欲排便之时,以二参大补元气,元气足自可运药力攻邪排便,则扶正不虑其恋邪,通便而不虑其气脱。此攻补分投,亦攻补兼施之一法口此法之运用贵在掌握时机,可谓早一刻不可,晚一刻不及。非富有经验而又深虑巧思者不能如此出奇制胜也。此案另当着眼者乃组方之巧,重用增液,微用硝黄,况其年高阴伤,无水舟停,自当增水行舟,不可孟浪峻下也。

- 重感冒 二《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重感冒《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重感冒 一《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重感冒《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重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任督脉之取名,归藏、连山、周易之命名《中医之钥》
- 重复言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黄帝内经·素问》
- 重风《重楼玉钥》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素问悬解》
- 重方《中医词典》
- 重寒则热《中医词典》
- 重方《中医名词词典》
- 重合疬《中医词典》
- 重腭(è(口咢))《中医词典》
- 重剂《中医名词词典》
- 重腭《中医词典》
- 重剂《中医词典》
- 重度中毒《预防医学》
- 重见时《中医词典》
- 重笃水臌证《余无言医案》
- 重竭《中医词典》
- 重订凡例《外科全生集》
- 重解虚则补之四句《针灸问对》
- 重迭痔《中医词典》
- 重刊《滇南本草》序《滇南本草》
-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伤寒发微论》
- 重刊《儒门事亲》序《儒门事亲》
-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伤寒总病论》
- 重刊《续名医类案》序《续名医类案》
- 重雕宋本《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叙《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叙《洪氏集验方》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序
-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
- 风温
- 春温
- 暑温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附: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 湿温
- 伏暑
- 秋燥
- 冬温
- 春温
- 痄腮
- 大头瘟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高热昏迷
- 昏迷
- 麻疹
- 肺痈
- 咳嗽
- 咳喘
- 咳血
- 失音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胁痛
- 腹痛
- 呕吐
- 痢疾
- 泄泻
- 便秘
- 眩晕
- 头痛
- 心悸
- 胸痛
- 嗜睡
- 失眠
- 耳聋
- 癫痫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臌胀
- 癌
- 瘿
- 消渴
- 黑疸
- 肥胖
- 阳痿
- 阳强
- 痹证
- 淋证
- 遗尿
- 尿血
- 水肿
- 关格
- 腰痛
- 皮肤搔痒
- 喘逆
- 经期发热
- 崩漏
- 闭经
- 头汗
- 少年白发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
- 腹部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