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膏肓俞: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正坐屈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当觉气下砻砻然似水流之状,亦当有所下,若无停痰宿饮,则无所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

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使医缓(秦医名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孙思邈曰:『时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无不愈矣。』

按此二穴,世皆以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浅深,而医有难易,浅者针灸,可保十全,深者亦未易为力。扁鹊云:『病有六不治。』经云:『色脉不顺而莫针也。』肓,膈也,心下为膏。又曰:『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又曰:『膏,连心脂膏也。』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二穴,仍灸三里二穴,引火气下行,以固其本。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气盛,上焦作热。每见医家不分老少,又多不针泻三里,以致虚火上炎,是不经口授而妄作也。岂能瘳其疾哉!患者灸此,必针三里或气海,更清心绝欲,参阅前后各经调摄,何患乎疾之不瘳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膏肓俞《针灸大成》
  2. 膏肓病《扁鹊心书》
  3. 膏肓俞《中医词典》
  4. 膏肓病《中医词典》
  5. 膏剂《中医词典》
  6. 膏肓《针灸学》
  7. 膏煎《备急千金要方》
  8. 膏肓《中医词典》
  9. 膏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0. 膏肓《中医名词词典》
  11. 膏类《活幼心书》
  12. 膏斛茶《茶饮保健》
  13. 膏梁厚味《中医名词词典》
  14. 膏方《丁甘仁医案》
  15. 膏粱《中医词典》
  16. 膏方《张聿青医案》
  17. 膏粱厚味《中医词典》
  18. 膏发煎方《医宗金鉴》
  19. 膏粱之变《中医词典》
  20. 膏发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 膏粱之疾《中医词典》
  22. 膏发煎《妇人大全良方》
  23. 膏淋《中医名词词典》
  24. 膏发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5. 膏淋《圣济总录》
  26. 膏疸《中医词典》
  27. 膏淋《中医词典》
  28. 膏、肉、胞《新修本草》
  29. 膏淋《儒门事亲》
  30. 《中医词典》
  31. 膏淋《金匮翼》

《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