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诀直说:
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依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如有数穴,依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依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是气至足矣。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法也。
凡针背腹两边穴,分阴阳经补泻。针男子背上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腹上中行,右转为补,左转为泻。女人背中行,右转为补,左转为泻。腹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盖男子背阳腹阴,女子背阴腹阳,故也。

- 补诀直说《针灸大成》
- 补救合成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补可去弱《中医词典》
- 补精养心丸《仁术便览》
- 补刻卫生宝鉴后序《卫生宝鉴》
- 补精《养生导引秘籍》
- 补论《儒门事亲》
- 补剂《女科证治准绳》
- 补论《医学从众录》
- 补剂《证治准绳·幼科》
- 补络补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补剂《慎疾刍言》
- 补略《景岳全书》
- 补剂《中医词典》
- 补略《张氏医通》
- 补剂《中医名词词典》
- 补门方(计方三条)《脉症治方》
- 补火丸《医方论》
- 补苗《医宗金鉴》
- 补火丸《医方考》
- 补母寿子方《胎产指南》
- 补火丸《冯氏锦囊秘录》
- 补母寿子论《胎产指南》
- 补火生土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补母益子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补火生土《中医词典》
- 补脑还精丸《眼科秘诀》
- 补火《本草求真》
- 补脑散《医方考》
- 补骨脂丸《博济方》
- 补内《养生导引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