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

①夫治病之法,有针灸,有药饵,然药饵或出于幽远之方,有时缺少,而又有新陈之不等,真伪之不同,其何以奏肤功,起沉疴也?惟精于针,可以随身带用,以备缓急。

②巧者,功之善也;运者,变之理也。神者,望而知之。机者,事之微也。妙者,治之应也。

③工者,治病之体。圣者,妙用之端。故《难经》云:『问而知之谓之工,闻而知之谓之圣。』夫医者意也,默识心通,贯融神会,外感内伤,自然觉悟,岂不谓圣理之深也。

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

①砭针者,砭石是也。此针出东海,中有一山,名曰高峰,其山有石,形如玉簪,生自圆长,磨之有锋尖,可以为针,治病疗邪无不愈。

②水火者,寒热也。惟针之中,有寒邪补泻之法,是进退水火之功也。回阳者,谓阳盛则极热,故泻其邪气,其病自得清凉矣。倒阴者,谓阴盛则极寒,故补其虚寒,其病自得温和矣。此回阳倒阴之理,补泻盛衰之功。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①别者,辨也。支者,络之分派也。《素问》云:『络穴有一十五,于十二经中每经各有一络。外有三络:阳蹻络,在足太阳经;阴蹻络,在足少阴经;脾之大络,在足太阴经。』此是十五络也,各有支殊之处,有积络,有浮络,故言络别支殊。

②经交者,十二经也。错者,交错也。综者,总聚也。言足厥阴肝经,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足太阴脾经,交出厥阴肝经之前,此是经络交错,总聚之理也。

③歧者,路也。其脉穴之中,有呼为沟、池、溪、谷之名者,如歧路之各异也。若水沟、风池、后溪、合谷之类是也。一云《铜人经》乃分四穴。沟者水沟穴,池者天池穴,溪者太溪穴,谷者阳谷穴。所谓四穴同治,而分三路,皆皈于一原。

④隙者,孔穴或取山、海、丘、陵而为名者,其孔穴之同共也。如承山、照海、商丘、阴陵之类是也。一云《铜人经》亦分四穴、山者承山穴,海者气海穴,丘者丘墟穴,陵者阴陵穴。四经相应,包含万化之众也。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

此言经络贯通,如水流之分派,虽然难以揆度,在条目纲领之提挈,亦有统绪也。故书云:『若纲有条而不紊。』一云经言:『井荥俞原经合,甲日起甲戌时,乃胆受病,窍阴所出为井金,侠溪所溜为荥水,临泣所注为俞木,丘墟所过为原,阳辅所行为经火,阳陵泉所入为合土。凡此流注之道,须看日脚,阴日刺五穴,阳日刺六穴。』

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自迎随而得用

①盖圣人立意,垂法于后世,使其自晓也。若心无主持,则义理繁乱,而不能明解,纵依补泻之法,亦有何效?或云:『假如小肠实则泻小海,虚则补后溪;大肠实则泻二间,虚则补曲池;胆实则泻阳辅,虚则补侠溪。』此之谓也。中工治病已成之后,惟不知此理,不明虚实,妄投针药,此乃医之误也。

②夫用针之法,要在识其通变,捷而能明,自然于迎随之间,而得施为之妙也。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

太白宣通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

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①太白脾家真土也,能生肺金。②阴陵泉,真水也,滋济万物。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

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

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覩冷泪,临泣尤准

①头临泣穴。

髋骨将腿痛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①髋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髀枢中,垂手取之,治腿足疼痛,针三分。一云:『跨骨在膝膑上一寸,两筋空处是穴,刺入五分,先补后泻,其病自除。』此即梁丘穴也,更治乳。按此两解,俱与经外奇穴不同,并存,以俟知者。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

①维会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阳辅穴),内应足少阳胆经。尸厥者,卒丧之症,其病口噤气绝,状如死,不识人。昔越人过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诊太子脉曰:『太子之病为尸厥也。脉乱故形如死,太子实未死也。』乃使弟子子阳,镵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二旬而复。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鹊闻之曰:『此自当生者,吾能使之生耳。』又云:『乃玉泉穴,在脐下四寸是穴(中极穴),手之三阳脉,维于玉泉,是足三阳脉会。治卒中尸厥,恍惚不省人事,血淋下瘕,小便赤涩,失精梦遗,脐腹疼痛,结如盆杯,男子阳气虚惫,疝气水肿,贲豚抢心,气急而喘。』经云:『太子尸厥,越人刺维会而复苏。此即玉泉穴。真起死回生奇术。妇人血气症瘕坚积,脐下冷痛,子宫断绪,四度刺有孕,使胞和暖,或产后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尽能治之。针八分,留五呼,得气即泻,更宜多灸为妙。』

②灸三壮,针三分。昔宋太子善医术,出苑游,逢一怀娠女人,太子诊之曰:『是一女子。』令徐文伯诊之,文伯曰:『是一男一女。』太子性暴,欲剖腹视之。文伯止曰:『臣请针之。』于是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其胎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今言妊妇不可针此穴。昔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此说与《铜人》之文又不相同。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

①虽云诸疼痛皆以为实,诸痒麻皆以为虚,此大略也,未尽其善。其中有丰肥坚硬,而得其疼痛之疾者;亦有虚羸气弱,而感其疼痛之病者。非执而断之,仍要推其得病之原,别其内外之感,然后真知其虚实也。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②夫冒风寒,中暑湿,此四时者,或因一时所感而受病者,谓实邪,此疾盖是自外而入于内也。多忧虑,少心血,因内伤而致病者,谓虚邪,此疾盖是自内而出于外也。此分虚实内外之理也。一云:『夫疗病之法,全在识见,痒麻为虚,虚当补其母;疼痛为实,实当泻其子。且如肝实,泻行间二穴,火乃肝木之子;肝虚,补曲泉二穴,水乃肝木之母。胃实,泻厉兑二穴,金乃胃土之子;胃虚,补解溪二穴,火乃胃土之母。三焦实,泻天井二穴;三焦虚,补中渚二穴。膀胱实,泻束骨二穴;膀胱虚,补至阴二穴。故经云:『虚羸痒麻,气弱者补之;丰肥坚硬,疼痛肿满者泻之。』凡刺之要,只就本经,取井荥俞原经合,行子母补泻之法,乃为枢要。深知血气往来多少之道,取穴之法,各明其部分,即依本经而刺,无不效也。

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

①裨者,补也。济母者,盖补其不足也。夺子者,夺去其有余也。此补母泻子之法,按《补泻经》云:『只非刺一经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实则泻心火之子,虚则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安矣。五脏仿此。』一云:『虚当补其母,实当泻其子。』故知肝胜脾,肝有病必传与脾,圣人治未病,当先实脾,使不受肝之贼邪,子母不许相传,大概当实其母,正气以增,邪气必去。气血往来,无偏伤,伤则疾蜂起矣。

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之疾症,件件皆除

①经者,十二经也。络者,十五络也。共计二十七之经络相随,上下流行。观之者,一一明辨也。

②歧伯云:『凡人禀乾坤而立身,随阴阳而造化,按八节而荣,顺四时而易,调神养气,习性咽津,故得安和,四大舒缓。或一脉不调,则众疾俱动,四大不和,百病皆生。』凡人之一身,总计四百四病,不能一一具载,然变症虽多,但依经用法,件件皆除也。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往古之玄书

①跻者,登也。夭者,短也。枉者,误伤其命也。夫医之道,若能明此用针之理,除疼痛迅若手捻,破郁结涣如冰释。既得如此之妙,自此之后,并无夭枉之病。故斯民皆使登长寿之域矣。

②几微者,奥妙之理也。判,开也。彰,明也。玄,妙也。令奥妙之理,已焕然明着于前,使后学易晓。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

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①夫用针之士,先要明其针法,次知形气所在,经络左右所起,血气所行,逆顺所会,补虚泻实之法,去邪安正之道,方能除疼痛于目前,疗疾病于指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针灸大成》
  2. 通玄指要赋《针灸聚英》
  3. 通血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4. 通玄指要赋《针灸大全》
  5. 通血散《仁术便览》
  6. 通玄指要赋《类经图翼》
  7. 通一子脉义《景岳全书》
  8. 通玄指要赋《古今医统大全》
  9. 通一子杂论辨《医学读书记》
  10. 通玄集周天法《养生导引法》
  11. 通因通用《中医名词词典》
  12. 通泄散《仁术便览》
  13. 通因通用《中医词典》
  14. 通泄(通腑泻热)《中医名词词典》
  15. 通音丸《外科传薪集》
  16. 通泄《中医词典》
  17. 通用《明目至宝》
  18. 通宵乐《毓麟验方》
  19. 通用《明目至宝》
  20. 通下《中医词典》
  21. 通用方《景岳全书》
  22. 通无达地散《冯氏锦囊秘录》
  23. 通用方《景岳全书》
  24. 通脱木《本草乘雅半偈》
  25. 通用方《景岳全书》
  26. 通脱木《本草纲目》
  27. 通用方《景岳全书》
  28. 通瞳《中医词典》
  29. 通用方《女科证治准绳》
  30. 通天再造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通用方《伤科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