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聚英》)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发热: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拂郁所致,此表热也。阳气下陷入阴分蒸熏,此里热也。

汗不出,凄凄恶寒:玉枕大杼肝俞膈俞陶道。身热恶寒:后溪。

热汗出,足厥冷:大都。

身热头痛,食不下:三焦俞。

汗不出:合谷后溪阳池厉兑解溪风池。

身热而喘:三间。

余热不尽:曲池。

烦满汗不出:风池命门。

汗出寒热:五处攒竹上脘。

烦心好呕:巨阙商丘。

身热头痛,汗不出:曲泉神道关元悬颅。以上见《针经》。

六脉沉细,一息二三至:气海(灸)关元(灸)。

少阴发热:太溪(灸)。

恶寒:有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背恶寒口中和:关元(灸)。

恶风:有汗为中风,伤卫,无汗恶风为寒,伤荣。

先刺风府、风池,后饮桂枝葛根汤

胸胁满兼谵语:邪气自表伤里,先胸胁,次入心。期门。

结胸:脏气闭而不流布也。按之痛,为小结;不按自痛,为大结。期门(针)肺俞(针)。

妇人因血结胸,热入血室:期门(针)又以黄连巴豆七粒作饼子,置脐中,以火灸之,得利为度。

咳逆:胸中气不交也,水火相搏而有声。期门(针)。

腹满:上为气,下为溺,当出不出积而为满,或腹中急痛。刺委中。或夺命穴等处。

烦躁:邪气在里,烦为内不安,躁为外不安。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俞。

蓄血:热毒流于下而瘀血。少阴症下利,便脓血。阳明症,下血谵语,必热入血室,头汗出。刺期门。

呕吐:表邪传里,里气上逆也。口中和,脉微涩弱。灸厥阴。战栗:战者,正气胜;栗者,邪气胜。邪与正争,心战而外栗,为病欲解也。邪气内盛,正气太虚,心栗而鼓颔,身不战者,已而遂成寒逆者。灸鱼际。

四逆:四肢逆冷,积冷成寒,六腑气绝于外,足胫寒逆少阴也。身寒者,厥阴也。灸气海、肾俞、肝俞。

厥:手足逆冷,阳气伏陷,热气逆伏,而手足冷也,刺之。脉促而厥者,灸之。内庭大都。

郁冒:郁为气不舒,冒为神不清,即昏迷也。多虚极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刺太阳、少阳井。

病头痛,或冒闷如结胸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汗。

自利:不经攻下自溏泄。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更衣。反小者,当温上,灸之以消阴。小便自利,手中不冷,反发热,脉不至。灸太溪。少阴下利,便脓血,刺之通用。

霍乱:上吐下利,挥霍撩乱,邪在中焦,胃气不治,阴阳乖隔,遂上吐下泄,躁扰烦乱也。或腹中痛绞刺。针委中。

腹痛:有实有虚,寒热,燥屎旧积,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合灸;不灸,令病人冷结,久而弥困。刺委中。

阴毒阴症:阴病盛则微阳消于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脐腹筑痛,厥逆或冷,六脉沉细。灸关元、气海。

太阳、少阳并病:刺肺俞、肝俞。如头痛,刺大椎。

小便不利:邪蓄于内,津液不行。阴寒甚,下闭者,灸之。

阴症:小便不利阴囊缩,腹痛欲死者。灸石门。

不仁:不柔和,痒痛寒,正气为邪气闭伏,郁而不散,血气虚少故也。若越人诊虢太子尸厥,以郁冒不仁为可治,刺之而痊者,神医之诊也。设脉浮洪,汗如油,喘不休,体不仁,越人岂能治哉?

以上见刘氏伤寒治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伤寒(《聚英》)《针灸大成》
  2. 伤寒《传染病》
  3. 伤寒(方一十六首)##《备急千金要方》
  4. 伤寒《病理学》
  5. 伤寒(附伤风)《万病回春》
  6. 伤寒《灸法秘传》
  7. 伤寒(热病 阴证 阳证)《针灸资生经》
  8. 伤寒《针灸聚英》
  9. 伤寒(通用古方诗括)《医学入门》
  10. 伤寒《盘珠集胎产症治》
  11. 伤寒、副伤寒《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12. 伤寒《金匮钩玄》
  13.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4. 伤寒《医学真传》
  15.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6. 伤寒《慈幼便览》
  17. 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8. 伤寒《医效秘传》
  19. 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0. 伤寒《扁鹊心书》
  21. 伤寒、温病瘥后禁忌《集验方》
  22. 伤寒《幼科心法要诀》
  23. 伤寒、温病用药大体及辟温方《集验方》
  24. 伤寒《幼科折衷》
  25. 伤寒案《丁甘仁医案》
  26. 伤寒《脉因证治》
  27. 伤寒八日候《诸病源候论》
  28. 伤寒《活幼心书》
  29. 伤寒百合《圣济总录》
  30. 伤寒《活幼心书》
  31. 伤寒百合病《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