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有奇正策
问:『九针之法,始于歧伯,其数必有取矣。而灸法独无数焉,乃至定穴,均一审慎,所谓奇穴,又皆不可不知也。试言以考术业之专工?』
尝谓:『针灸之疗疾也,有数有法,而惟精于数法之原者,斯足以窥先圣之心。圣人之定穴也,有奇有正,而惟通于奇正之外者,斯足以神济世之术,何也?法者,针灸所立之规,而数也者,所以纪其法,以运用于不穷者也。穴者,针灸所定之方,而奇也者,所以翊夫正以旁通于不测者也。数法肇于圣人,固精蕴之所寓,而定穴兼夫奇正,尤智巧之所存。善业医者,果能因法以详其数,缘正以通其奇,而于圣神心学之要,所以默蕴于数法奇正之中者,又皆神而明之焉,尚何术之有不精,而不足以康济斯民也哉?
执事发策,而以针灸之数法奇穴,下询承学,盖以术业之专工者望诸生也。而愚岂其人哉?虽然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愚固非工于医业者,而一念济物之心,特惓惓焉。矧以明问所及,敢无一言以对。夫针灸之法,果何所昉乎?粤稽上古之民,太朴未散,元醇未漓,与草木蓁蓁然,与鹿豕狉狉然,方将相忘于浑噩之天,而何有于疾,又何有针灸之施也。自羲农以还,人渐流于不古,而朴者散,醇者漓,内焉伤于七情之动,外焉感于六气之侵,而众疾胥此乎交作矣。歧伯氏有忧之,于是量其虚实,视其寒温,酌其补泻,而制之以针刺之法焉,继之以灸火之方焉。至于定穴,则自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焉。非故为此纷纷也,民之受疾不同,故所施之术或异,而要之非得已也,势也,势之所趋,虽圣人亦不能不为之所也已。
然针固有法矣,而数必取于九者,何也?盖天地之数,阳主生,阴主杀,而九为老阳之数,则期以生人,而不至于杀人者,固圣人取数之意也。今以九针言之,燥热侵头身,则法乎天,以为镵针,头大而末锐焉。气满于肉分,则法乎地,以为圆针,身圆而末锋焉。锋如黍米之锐者为鍉针,主按脉取气法乎人也。刃有三隅之象者为锋针,主泻导痈血,法四时也。铍针以法音,而末如剑锋者,非所以破痈脓乎?利针以法律,而支似毫毛者,非所以调阴阳乎?法乎星则为毫针,尖如蚊虻,可以和经络,却诸疾也。法乎风则为长针,形体锋利,可以去深邪,疗痹痿也。至于燔针之刺,则其尖如挺,而所以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要亦取法于野而已矣。
所谓九针之数,此非其可考者耶!然灸亦有法矣,而独不详其数者,何也?盖人之肌肤,有厚薄,有深浅,而火不可以概施,则随时变化而不泥于成数者,固圣人望人之心也。今以灸法言之,有手太阴之少商焉,灸不可过多,多则不免有肌肉单薄之忌。有足厥阴之章门焉,灸不可不及,不及则不免有气血壅滞之嫌。至于任之承浆也,督之脊中也,手之少冲,足之涌泉也,是皆犹之少商焉,而灸之过多,则致伤矣。脊背之膏肓也,腹中之中脘也,足之三里,手之曲池也,是皆犹之章门焉,而灸之愈多,则愈善矣。
所谓灸法之数,此非其仿佛者耶!夫有针灸,则必有会数法之全,有数法则必有所定之穴,而奇穴者,则又旁通于正穴之外,以随时疗症者也。而其数维何?吾尝考之《图经》,而知其七十有九焉,以鼻孔则有迎香,以鼻柱则有鼻准,以耳上则有耳尖,以舌下则有金津、玉液,以眉间则有鱼腰,以眉后则有太阳,以手大指则有骨空,以手中指则有中魁;至于八邪、八风之穴,十宣、五虎之处,二白、肘尖、独阴、囊底、鬼眼、髋骨、四缝、中泉、四关,凡此皆奇穴之所在。而九针之所刺者,刺以此也。灸法之所施者,施以此也。苟能即此以审慎之,而临症定穴之余,有不各得其当者乎?虽然,此皆迹也,而非所以论于数法奇正之外也。圣人之情,因子以示,而非数之所能拘,因法以显,而非法之所能泥,用定穴以垂教,而非奇正之所能尽,神而明之,亦存乎其人焉耳。故善业医者,苟能旁通其数法之原,冥会其奇正之奥,时可以针而针,时可以灸而灸,时可以补而补,时可以泻而泻,或针灸可并举,则并举之,或补泻可并行,则并行之,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定穴主乎心,不主乎奇正之陈迹。譬如老将用兵,运筹攻守,坐作进退,皆运一心之神以为之。而凡鸟占云祲、金版六韬之书,其所具载方略,咸有所不拘焉。则兵惟不动,动必克敌;医惟不施,施必疗疾。如是虽谓之无法可也,无数可也,无奇无正亦可也,而有不足以称神医于天下也哉!管见如斯,惟执事进而教之!』

- 穴有奇正策《针灸大成》
- 穴位注射疗法(小剂量穴位注射)《中医名词词典》
- 穴俞《中医词典》
- 穴位注射疗法《中医词典》
- 穴在脊背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注射疗法《手穴手纹诊治》
- 穴在面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照射法《中医词典》
- 穴在前身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压痛诊断法《中医词典》
- 穴在手指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中医刺灸》
- 穴在头脑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中医刺灸》
- 穴在腿足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器材和穴位选择《中医刺灸》
- 穴在阳膊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疗法《手穴手纹诊治》
- 穴在阳掌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疗法《中医刺灸》
- 穴在阴膊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中医刺灸》
- 穴在阴掌者《幼科推拿秘书》
- 穴位冷激法《中医词典》
- 学、撰、辑《中医名词词典》
- 穴位电测定《中医词典》
- 学会午睡《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穴位磁疗法《中医词典》
- 学究丸,治丈夫心脾疼《是斋百一选方》
- 穴位超声刺激法《中医词典》
- 学龄期《中医儿科学》
《针灸大成》
- 明·杨继洲著 后中十八届陈永诸谨制。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 六气为病歌
- 百穴法歌(神应经)
- 十二经脉歌(聚英)
- 玉龙歌(杨氏注解)
- 胜玉歌(杨氏)
-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 杂病十一穴歌(聚英)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乾坤生意)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 四总穴歌
- 肘后歌(聚英)
- 回阳九针歌
- 针内障秘歌(杨氏)
- 针内障要歌
- 补泻雪心歌(聚英)
- 行针总要歌
- 行针指要歌
- 刺法启玄歌(六言)
- 针法歌
- 策
- 卷四
- 背部俞穴歌(医统)
- 腹部中穴歌
- 中指取寸
- 素问九针论
- 内经补泻
- 难经补泻
- 神应经补泻
- 南丰李氏补泻
- 四明高氏补泻
- 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 生成数(聚英)
-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 禁针穴歌
- 禁灸穴歌
- 太乙歌
- 尻神禁忌
- 人神禁忌
- 卷五
- 十二经井穴(杨氏)
- 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 十二经纳干支歌
- 流注图
-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 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 流注时日
-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聚英)
- 十二經之原歌
-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 九宮歌
- 八法歌
- 八法交会八脉
- 八法交会歌
- 八法交会八穴歌
- 八脉配八卦歌
- 八穴配合歌
- 刺法启玄歌(五言)
-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 八法逐日干支歌
- 八法临时干支歌
- 推定六十甲子日时穴开图例
- 八脉图并治症穴
- 八法手诀歌(聚英)
- 卷六
- 五脏六腑
-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太阳经穴主治
-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 足太阳膀胱经考正穴法
- 睛明(一名泪孔):
- 攒竹(一名始光,一名员柱,一名光明):
- 眉冲:
- 曲差:
- 五处:
- 承光:
- 通天:
- 络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
- 玉枕:
- 天柱:
- 大杼:
- 风门(一名热府):
- 肺俞:
- 厥阴俞(一名厥俞):
- 心俞:
- 督俞:
- 膈俞:
- 肝俞:
- 胆俞:
- 脾俞:
- 胃俞:
- 三焦俞:
- 肾俞:
- 气海俞:
- 大肠俞:
- 关元俞:
- 小肠俞:
- 膀胱俞:
- 中膂俞(一名脊内俞):
- 白环俞:
- 上髎:
- 次髎:
- 中髎:
- 下髎:
- 会阳(一名利机):
- 附分:
- 魄户:
- 膏肓俞:
- 神堂:
- 譩嘻:
- 膈关:
- 魂门:
- 阳纲:
- 意舍:
- 胃仓:
- 肓门:
- 志室:
- 胞肓:
- 秩边:
- 承扶(一名肉郄,一名阴关,一名皮部):
- 殷门:
- 浮郄:
- 委阳:
- 委中(一名血郄):
- 合阳:
- 承筋(一名腨肠,一名直肠):
- 承山(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肠山):
- 飞扬(一名厥阳):
- 附阳:
- 昆仑:
- 仆参(一名安邪):
- 申脉(即阳蹻):
- 金门(一名梁关):
- 京骨:
- 束骨:
- 通谷:
- 至阴:
- 足少阴肾经
- 卷七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任脉经穴歌
- 任脉经考正穴法
- 督脉
- 督脉经穴歌
- 督脉经考正穴法
- 督任要穴(杨氏)
-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 奇经八脉(节要)
- 十五络脉歌(医经小学)
-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 十五络脉(节要)
- 十二经筋(节要)
- 五脏募穴(聚英)
- 八会
- 看部取穴
-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 经外奇穴(杨氏)
- 穴同名异类(聚英)
- 卷八
- 穴法(神应经)
- 诸风门
- 伤寒门
- 痰喘咳嗽门
- 诸般积聚门
- 腹痛胀满门
- 心脾胃门
- 心邪癫狂门
- 霍乱门
- 疟疾门
- 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 汗门
- 痹厥门
- 肠痔大便门
- 阴疝小便门
- 头面门
- 咽喉门
- 耳目门
- 鼻口门
- 胸背胁门
- 手足腰腋门
- 妇人门
- 小儿门
- 疮毒门
- 续增治法
- 卷九
- 治症总要(杨氏)
- 东垣针法(聚英)
- 名医治法(聚英)
-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 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 崔氏取四花穴法
- 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 骑竹马灸穴法
- 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 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法;灸小肠疝气穴法;灸肠风下血法
- 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结胸
- 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
- 相天时;千金灸法;宝鉴发灸法
- 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 壮数多少;灸法;炷火先后
- 灸寒热;灸疮要法;贴灸疮
- 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 医案(杨氏)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