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诸家得失策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然针灸之技,昔之专门者固各有方书,若《素问》、《针灸图》、《千金方》、《外台秘要》,与夫补泻灸刺诸法,以示来世矣。其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去取于其间欤?诸生以是名家者,请详言之!』

对曰:『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夫人之身,亦阴阳而已矣。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人类之根抵也,惟阴阳得其理则气和,气和则形亦以之和矣。如其拂而戾焉,则赞助调摄之功,自不容已矣。否则,在造化不能为天地立心,而化工以之而息;在夫人不能为生民立命,而何以臻寿考无疆之休哉。此固圣人赞化育之一端也,而可以医家者流而小之耶?

愚尝观之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是一元之气,流行于天地之间,一合一辟,往来不穷,行而为阴阳,布而为五行,流而为四时,而万物由之以化生,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然阴阳之理也,不能以无愆,而雨旸寒暑,不能以时若,则范围之功,不能无待于圣人也。故易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其所以人无夭札,物无疵厉,而以之收立命之功矣。」然而吾人同得天地之理以为理,同得天地之气以为气,则其元气流行于一身之间,无异于一元之气流行于天地间也。夫何喜怒哀乐心思嗜欲之汩于中,寒暑风雨温凉燥湿之侵于外,于是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脉者焉,有疾在肠胃者焉。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夫何诸家之术惟以药,而于针灸则并而弃之,斯何以保其元气,以收圣人寿民之仁心哉?然是针与灸也,亦未易言也。孟子曰:

「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若古之方书,固离娄之规矩,师旷之六律也。故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今以古之方书言之,有《素问》、《难经》焉,有《灵枢》、《铜人图》焉,有《千金方》、有《外台秘要》焉,有《金兰循经》、有《针灸杂集》焉。然《灵枢》之图,或议其太繁而杂;于《金兰循经》,或嫌其太简而略;于《千金方》,或诋其不尽伤寒之数;于《外台秘要》,或议其为医之蔽;于《针灸杂集》,或论其未尽针灸之妙,溯而言之,则惟素、难为最要。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心法,垂之万世而无弊者也。夫既由素、难以溯其源,又由诸家以穷其流,探脉络,索荣卫,诊表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凉之,寒则温之,或通其气血,或维其真元,以律天时,则春夏刺浅,秋冬刺深也。以袭水土则湿致高原,热处风凉也。以取诸人,肥则刺深,瘠则刺浅也。又由是而施之以动摇进退,搓弹摄按之法,示之以喜怒忧惧,思劳醉饱之忌,穷之以井荥俞经合之源,究之以主客标本之道,迎随开合之机。夫然后阴阳和,五气顺,荣卫固,脉络绥,而凡腠理血脉,四体百骸,一气流行,而无壅滞痿痹之患矣。不犹圣人之裁成辅相,而一元之气,周流于天地之间乎!先儒曰:「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此固赞化育之极功也,而愚于医之灸刺也亦云。』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诸家得失策《针灸大成》
  2. 诸家编次《伤寒寻源》
  3. 诸家痘疮方论《续名医类案》
  4. 诸积聚《针灸聚英》
  5. 诸家脉义《景岳全书》
  6. 诸积分辨《幼科释谜》
  7. 诸家温疫正误《温疫论》
  8. 诸积部《本草易读》
  9. 诸见血门《医学纲目》
  10. 诸积不化《儒门事亲》
  11. 诸见血门《张氏医通》
  12. 诸积病《古今名医汇粹》
  13. 诸见血证《张氏医通》
  14. 诸积《丹溪治法心要》
  15. 诸见血证《证治准绳·类方》
  16. 诸积《灵素节注类编》
  17. 诸见血证《证治准绳·杂病》
  18. 诸积《医学入门》
  19. 诸疖《急救广生集》
  20. 诸积《全生指迷方》
  21. 诸疖(附火丹)《经验丹方汇编》
  22. 诸火《本经逢原》
  23. 诸捷方《痰火点雪》
  24. 诸火《本草易读》
  25. 诸捷方《痰火点雪》
  26. 诸黄症秘方《华佗神方》
  27. 诸疥《圣济总录》
  28. 诸黄方一十三首《外台秘要》
  29. 诸金《证类本草》
  30. 诸候吉凶略《冯氏锦囊秘录》
  31. 诸禁鼓栗《中医词典》

《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