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手太阴肺经穴歌(《医学入门》)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此一经起于中府,终始少商,取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与井荥俞经合也。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辛金之脏,脉居右寸,实则脉实,上热气粗兼鼻壅,泻必辛凉。虚则脉虚,少气不足息低微,补须酸热,橘甘下痰气之神方,姜除去气嗽之圣药。七情郁结因而喘,沉香乌药参槟;胸痞喘急彻而痛,半夏栝蒌桔梗鼻塞不通,丸荆穗澄茄薄荷;鼻渊不止,末龙脑苍芷辛夷。百花却去红痰,二母偏除热嗽。黄连赤茯阿胶,抑心火而清肺脏,诃子杏仁通草,利久嗽以出喉音,流注疼痛因痰饮半夏倍于朴硝;瘾疹痒痛为风热,苦参少于皂荚。哮嗽齁齁,兜铃蝉蜕杏(除尖)砒霜(少入),热壅咽喉,鸡苏荆芥防风,参牛甘草消酒疸,轻粉硫黄去鼻白矾甘遂砒霜性情实重,入豆豉偏治吼喘;百草霜气味虽轻,和海盐却消舌肿。甜葶苈良治肺,苦熊胆寒涂肠痔。琼玉膏理嗽调元,流金丹清痰降火。人参非大剂不补,少则凝滞,大则流通;黄芩非枯薄不泻,细则凉肠,枯则清金,升麻白芷,东垣曾云报使;葱白麻黄,仲景常用引经。紫菀五味能补敛,桑白防风实开通。寒热温凉,名方选辨,轻重缓急,指下详明,更参一字之秘,价值千金之重,会得其中旨,草木总皆空。

《导引本经》:『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从出,皮肤赖之而润泽者也。人惟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而呼吸出入不定,肺金于是乎不清矣。然欲清金,必先调息,息调则动患不生,而心火自静,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中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用无障,而细其心,令息微微,此为真息也。盖息从心起,心静气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心印经》曰:『回风混合,百日通灵。』《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若过食瓜果,宜微利一行,静息二日,以薤白粥羊肾空心补之;如无羊肾,以猪腰代之,胜服补剂。秋当温足凉头,其时清肃之气,与体收敛也。自夏至以来,阴气渐旺,当薄衽席,以培寿基。其或夏伤于暑,至秋发为痎疟,阳上阴下,交争为寒;阳下阴上,交争为热。寒热交争,皆肺之受病,如二少阳脉微弦,即是夏食生冷,积滞留中,至秋变为痢疾。如足阳明、太阴微弦濡而紧,乃反时之脉,病恐危急。然秋脉当如毫毛,治法详后与前也。《素问》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纯阳归空。』《秘法》云:『行住坐卧常噤口,呼吸调息定音声,甘津玉液频频咽。』无非润肺,使邪火下降,而清肺金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手太阴肺经穴歌(《医学入门》)《针灸大成》
  2. 手太阴肺经穴《重楼玉钥》
  3. 手太阴肺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4. 手太阴肺经穴《类经图翼》
  5. 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6. 手太阴肺经穴《中医词典》
  7. 手太阴肺经左右十八穴《针灸资生经》
  8. 手太阴肺经图《医学指归》
  9. 手太阴肺疟《圣济总录》
  10. 手太阴肺经图《经络考》
  11. 手太阴肺脏病论《内经博议》
  12. 手太阴肺经十穴《备急千金要方》
  13. 手太阴肺之经《普济方·针灸》
  14. 手太阴肺经配合四十一法《针灸神书》
  15. 手太阴肺之经《子午流注针经》
  16. 手太阴肺经脉歌《万病回春》
  17. 手太阴肺之经左右十八穴《针灸大全》
  18.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19.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针灸甲乙经》
  20. 手太阴肺经病《中医词典》
  21. 手太阴经别《中医词典》
  22. 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金针秘传》
  23. 手太阴经筋《中医词典》
  24.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经络汇编》
  25. 手太阴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26. 手太阴肺经(左右凡二十二穴)《经穴汇解》
  27. 手太阴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28. 手太阴肺经《子午流注针经》
  29. 手太阴井:少商《针灸大成》
  30. 手太阴肺经《针灸聚英》
  31. 手太阴络脉《中医词典》

《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