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内伤说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内伤之论多矣,诸书统以七情赅之。喜盛伤心,怒盛伤肝,恐惧伤肾,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是就五脏之性情而论也。而余则统以一心括之。夫心者,神之主也。凡视听言动,及五劳等情,莫不由心感召。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何内伤之有乎?凡属内伤者,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症于是蜂起矣。此等症,往往发热咳嗽,少气懒言,身重喜卧,不思饮食,心中若有不胜其愁苦之境者,是皆心君之阳气弱,阳气弱一分,阴自盛一分,此一定之至理也。阳气过衰(即不能制阴),阴气过盛(势必上干),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不知病由君火之弱,不能消尽群阴,阴气上腾,故牙疼诸症作矣。再观于地气上腾,而为黑云,遮蔽日光,雨水便降,即此可悟虚火之症,而知为阳虚阴盛无疑矣。古人有称痨字从火者,即是内伤之主脑,惜乎言之未畅,而说之未当也。余故反复推明虚火之由,以为将来告。

【阐释】疾病的内因,一般都归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而且是五脏各有所主,更有分为五劳七伤的。郑氏统以一心括之,可谓精辟之见。其说谓:“心者神之主也,凡视听言动及五劳等情,莫不由心感召。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何内伤之有乎?凡属内伤者,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症于是蜂起矣。”细察其所谓心,实已包括脑及神经系统而言,兼及生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故治内伤病,尤其不能见子打子,专治一处,必须从整体观点,就阴阳气血全面审察,而以心阳为主脑。其中由于心阳衰弱而致之阴气上干,元阳随着上浮而生的种种虚火证候,尤易被认为是阴虚火旺,而以滋阴降火之方去治,往往适得其反。即痨字从火之说,亦当解为由于心阳衰弱,始为得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内伤说《医理真传》
  2. 内伤似外感证《卫生宝鉴》
  3. 内伤四肢不举《症因脉治》
  4. 内伤湿痰《中医词典》
  5. 内伤嗽血《中医词典》
  6. 内伤湿痰《中医词典》
  7. 内伤嗽血《中医词典》
  8. 内伤舌音不清《症因脉治》
  9. 内伤嗽血《症因脉治》
  10. 内伤三消《中医词典》
  11. 内伤痰壅《症因脉治》
  12. 内伤三消《中医词典》
  13.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14. 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医学传心录》
  15. 内伤头痛《中医词典》
  16. 内伤呕吐《中医词典》
  17. 内伤头痛《症因脉治》
  18. 内伤呕吐《中医词典》
  19. 内伤头痛巧辨证《名师垂教》
  20. 内伤衄血《症因脉治》
  21.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22. 内伤衄血《中医词典》
  23. 内伤吐酸水《中医词典》
  24. 内伤衄血《中医词典》
  25.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26. 内伤门(二十三则)《辨证录》
  27. 内伤吐血《中医词典》
  28. 内伤门《石室秘录》
  29. 内伤吐血《症因脉治》
  30. 内伤门《古今医统大全》
  31. 内伤外感辨《医学集成》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