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疟二方
桂枝(去皮。三钱。)
芍药(去皮,蜜水蒸曝三次,锉碎。六钱。)
生姜(切。三片。)
甘草(去头尾,酒浸蒸,炙令黄色。四钱。)
大枣(三枚。劈。)
粳米(半合。淘净。)
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中杵捣。五钱。)
牡桂(取浓寸许,色紫赤,味辛甜者,去内外粗皮一层,锉碎,勿令见火。三钱。)
上十味,以水四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温三服,未发、将发、发后,各一服。
藜芦(去头,用糯泔汁煮之,从巳至未,熬黄色。一两。)
皂荚(新汲水浸一宿,铜刀削去皮,每二两用乳酥一两,反复炙令黄色,捶去子弦。一两。)
常山(临用去苗,同甘草末,水拌蒸之,俟冷取出锉碎,再以好酒润一宿,捣烂曝干。
一两。)
巴豆(去壳,敲碎,每一两,用麻油并酒各七合,煮干研膏。四钱。)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旦服一圆,正发一圆,一日勿饱食,以瘥为度。

- 胃疟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 胃疟《扁鹊心书》
- 胃脾韧带《人体解剖学》
- 胃疟《灵素节注类编》
- 胃气《中医名词词典》
- 胃疟《中医词典》
- 胃气《中医词典》
- 胃内消化《生理学》
- 胃气《医述》
- 胃泌素细胞抗体(GastrinCell antibodies, GCA)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胃气不和《中医名词词典》
- 胃泌素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胃气不和《中医词典》
- 胃泌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胃气不和《幼幼新书》
-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普通外科学》
- 胃气不和《小儿药证直诀》
- 胃脉论《内经博议》
- 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婴童百问》
- 胃脉《脉理求真》
- 胃气不降《中医词典》
- 胃脉《古今名医汇粹》
-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胃脉《中医词典》
-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胃苓丸(加味胃苓丸)《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胃气不降(胃失和降)《中医名词词典》
- 胃苓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胃气不足《中医词典》
- 胃苓丸《奇方类编》
- 胃气当察《轩岐救正论》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