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本草乘雅半偈》书籍目录

(别录中品)

右迁环位,槟榔两得之矣。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五月律也。

【气味】苦辛涩温,无毒。

【主治】主消谷逐水,除痰 ,杀三虫、伏尸,寸白。

【核】曰∶出南海、交州、广州,及昆仑,今领外州郡皆有。子状非凡,木亦特异。初生似笋,渐积老成,引茎直上,旁无枝柯,本末若一,其中虚,其外坚,皮似青桐而浓,节似菌竹而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生木端,似甘蕉棕榈辈。条分岐破,三月叶中起房,刺若棘,遂自折裂。擢穗缀实,凡数百枚,大似桃李,至夏乃熟,连壳收贮,入北者,灰煮焙干,否则易于腐败。真罗山疏云∶一种山槟榔,名 子,生日南,木似棕榈而小,与槟榔同状。一丛十余干,一干十余房,一房数百子。子长寸许。五月采之,味近甘苦。一种猪槟榔,大而味涩,核亦大,即大腹子也。修事用白槟,存坐稳正,心坚锦文者最佳。刮去底,胜瘴也。

先人云∶无枝直上,此从甲而乙,从乙而丙,生长炎方,色白味涩,谓有金气杂之,西南偏隅故也。故其气前往,有右迁之象焉。又云∶气胜机速,四气咸宜。然于脾土为最亲切,运用迭行,尸虫何地安立耶?又云∶性与物反,上者能使之下,下者能使之上;又不是径上,亦不是径下。

【 】曰∶说文云∶向阳者槟;向阴者榔。雷公云∶头圆矮毗者榔;形尖紫文者槟。则槟与榔,各以其形而为向道矣。盖槟谐宾。书云∶寅宾日出,道阳使丽养万物也。志云∶蕤宾律名,道阴使续养万物也。是槟独为升阳之兆,升阴之始矣。而榔谐郎;郎者亭署,言花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亭亭若署列之犹郎耳。顾本大者三围,干高者九丈,末不小,本不大,下不倚,上不倾,干直概节,外劲中空,叶丛木上,房系叶下,步其林则寥朗,芘其阴则萧疏,与竟直上行者不同类。谓其概节如候,渐积而成允升者也。

故高者抑之,如奔豚之上逆,香港脚之冲心,忽忽眩冒而巅疾也。下者举之,如泻利之后重,清气之下沉,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也。有余者平之,如水饮之留癖,症瘕之坚积,胸腹痞满燥实也。不足者辅之,如脏形之劳极,三焦之 阖,脾土萎黄,饮食不能为肌肤也。阖者开之,如脏腑之壅滞,窍节之窒塞,五膈反胃,水谷不纳也。开者阖之,如飧泄之肠 ,吐呕之涌逆,霍乱自汗,烦闷欲死也。醉者醒之,惺然顿释也。醒者醉之,熏然颊赤也。饥者饱之,充然气盛也。饱者饥之,豁然气散也。乃若杀三虫,驱伏尸,灭寸白,逐诸虫伏匿百骸,致病久不瘥,变生惊奇形证者,道以丽继万物之生阳,反乎向晦幽深之死阴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乘雅半偈》书籍目录
  1. 槟榔《本草乘雅半偈》
  2. 槟榔《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3. 槟榔《本草图经》
  4. 槟榔《瘴疟指南》
  5. 槟榔皮《本草择要纲目》
  6. 槟榔《药鉴》
  7. 槟榔遣虫散《冯氏锦囊秘录》
  8. 槟榔《药性切用》
  9. 槟榔散《备急千金要方》
  10. 槟榔《外科全生集》
  11. 槟榔散《冯氏锦囊秘录》
  12. 槟榔《本草撮要》
  13. 槟榔散《妇人大全良方》
  14. 槟榔《本草害利》
  15. 槟榔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 槟榔《本草择要纲目》
  17. 槟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槟榔《本草分经》
  19. 槟榔散《医学心悟》
  20. 槟榔《名医别录》
  21. 槟榔散《外科理例》
  22. 槟榔《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3. 槟榔散《小儿药证直诀》
  24. 槟榔《本草经解》
  25. 槟榔散《博济方》
  26. 槟榔《本草便读》
  27. 槟榔散《博济方》
  28. 槟榔《冷庐医话》
  29. 槟榔散《博济方》
  30. 槟榔《中药学》
  31. 槟榔散《普济本事方》

《本草乘雅半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