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本草乘雅半偈》书籍目录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核】曰∶出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出白山、蒋山、茅山者最好。处处亦有,人家种莳矣。昔称洛阳牡丹、广陵芍药甲天下。今药中亦取广陵者为胜。十月生芽,至春乃长,赤茎丛生,三枝五叶,花叶子实,都似牡丹,第逗芽在牡丹之前,作花在牡丹之后。传云∶惊蛰之节,后二十五日芍药荣是也。花有单叶千叶,千叶者,俗呼小牡丹,今群芳中,牡丹昌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又或以为花王之副也。花之名,曰余容、绰概言之,曰花婢,种种幻巧,难以缕述。根之名曰 ,曰犁食,曰白木,曰余容,入药只宜白花单瓣之根,气味全浓,然根之赤白,亦随花之赤白也。白者曰金芍药,赤者曰木芍药。

根茎花叶,统名曰离草,一名曰将离。修治,先别赤白,白根固白,赤根亦白,每根切取一片,各以法记,火酒润之,覆盖过宿,白根转白,赤根转赤矣。各以竹刀刮去皮,并头,锉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今市肆一种赤芍药,不知为何物草根,疡瘿儿医多用之,此习矣而不察,其为害殊甚也。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 】曰∶尔雅翼云∶芍药花之盛者,当春暮祓除之时,故郑之士女,取以相赠,董仲舒以为将离赠以芍药者,芍药一名可离,犹相招赠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也,然则相谑之后,俞使去尔。其根可以和五脏,制食毒、故古之遗法,马肝食之至毒者,文成以是死,言食之毒,莫甚于马肝,则制食之毒,宜莫良于芍药。故独得药之名,犹食酱掌和庶羞之类,而酱又因以为名也。子虚赋云∶芍药之和,共而后御之。南都赋云∶归雁鸣 ,香稻鲜鱼,以为芍药气恬臭酸,百种千名,是因致其滋味也。故隐居一名犁食,盖祓除不祥,制服食毒,和御众情,则离中有合,合中有离,一勺之多,万钧之力矣。顾其时值闭藏,便行甲拆,一派生阳,绝不以党锢为禁忌。则凡药之所难及,力之所难到者,靡不骈驰翼驱,叶直以往,故引导最先。窦机极早,虽牡菌二桂,先聘通使,亦必藉之以为前驱。世称气味酸敛,唯堪降入,此不识臭味,罔顾名义者矣。观主邪气入腹,遂闭拒成痛,芍从中开发,逐邪从内以出,至涤除血痹,入破寒热疝瘕。巳成坚积,唯堪消陨者,芍力转倍。若小便不利,为癃为约,裨益肝气,偏行疏泄,虽属在下,先开在上,欲按则举,欲举则按,此必然之势,芍亦两得之矣。遍阅别录方书,比量推度,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不致为耳食所缚,药物之幸大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乘雅半偈》书籍目录
  1. 芍药《本草乘雅半偈》
  2. 芍药《药征》
  3. 芍药《本草图经》
  4. 芍药《药鉴》
  5. 芍药(白赤)《本草择要纲目》
  6. 芍药《侣山堂类辩》
  7. 芍药柏皮丸《儒门事亲》
  8. 芍药《本草撮要》
  9. 芍药大黄证九 太阴十《伤寒悬解》
  10. 芍药《名医别录》
  11. 芍药附子甘草汤《伤寒括要》
  12. 芍药《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3. 芍药甘草附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4. 芍药《本草经解》
  15. 芍药甘草附子汤《医宗金鉴》
  16. 芍药《本草经解》
  17. 芍药甘草附子汤《删补名医方论》
  18. 芍药《本草崇原》
  19. 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寻源》
  20. 芍药《本草思辨录》
  21. 芍药甘草附子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2. 芍药《本草新编》
  23.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24. 芍药《证类本草》
  25.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医宗金鉴》
  26. 芍药《本草蒙筌》
  27.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伤寒论》
  28. 芍药《汤液本草》
  29.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30. 芍药《本草衍义》
  31.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本草乘雅半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