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
(本经中品)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核】曰∶生河间川谷,及冤句,山阳近道亦有之。二月生苗,高四五尺,茎方而大,作节若竹,色紫赤,有细毛,叶生枝间,四四相值,形似芍药。七月开花,白色或茄花色,形似大蓟,花端丛刺,刺端有钩,最坚且利,八月结子黑色。一种茎方而细,色青紫,叶似脂麻对生,又似槐柳尖长,边有锯齿,七月开花青碧,八月结子黑褐,根都科生,一根五七枚,生时青白,干即紫黑,宜三八月采。修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柳木甑,蒸两伏时,勿犯铜铁器,饵之噎人喉,丧人目。恶黄 、干姜、山茱萸。反藜芦。
【 】曰∶玄正子半,一阳将复之时也。非动非静,若显若匿,一点微芒,万钧之力;
其味苦,已向乎阳,其气寒,未离乎阴,俨似少阴之枢象。参赞化育之元始,具备少阴之体用者也。主治功力,与芍药相似,芍则端倪已破,玄则酝藉幽微,故主寒热积聚之欲成坚凝闭密,与产乳余疾之已出未净。补肾气者,补肾气方萌之机兆,非补肾藏欲藏之形质。体用周备,则精华上注,故令目明。
(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非水凝如石之肾气独沉矣。
(又经云∶冬三月,欲如运枢。)
(又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 玄参《本草乘雅半偈》
- 玄参《药鉴》
- 玄参《本草图经》
- 玄参《本草择要纲目》
- 玄参茶《茶饮保健》
- 玄参《名医别录》
- 玄参炖猪肝《老年百病防治》
- 玄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玄参化毒汤《冯氏锦囊秘录》
- 玄参《本草崇原》
- 玄参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玄参《中药学》
- 玄参散《普济本事方》
- 玄参《得配本草》
- 玄参升麻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玄参《本经逢原》
- 玄参升麻汤《医方考》
- 玄参《本草求真》
- 玄参升麻汤《外科理例》
- 玄参《顾松园医镜》
- 玄参升麻汤《仁术便览》
- 玄参《证类本草》
- 玄参升麻汤《医方论》
- 玄参《医学入门》
- 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知母贝母百部栝蒌仁地骨皮人乳藕汁白药黄药子《轩岐救正论》
- 玄参《冯氏锦囊秘录》
- 玄虫变发《古今医统大全》
- 玄参《本草蒙筌》
- 玄府《中医名词词典》
- 玄参《汤液本草》
- 玄府《中医词典》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