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
(宋开宝)
沸涌流动,宛如风行水上之涣象。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气味】甘咸温,有毒。
【主治】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
【核】曰∶原出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今唯蕲蛇擅名,即蕲地亦不易得。市肆与官司所取,多以江南兴国州者伪充之。蕲产者,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方胜;腹有十点念珠子;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肠形如连珠;脊中有两肾。宗 云∶诸蛇鼻向下,此独鼻向上。埤雅云∶蛇以眼听,捕蛇者言,稍大者则易禁,以其耳目开疾,习于禁架也;
小者瞢然,则往往难禁矣。种类至多,唯乌蛇性善不噬物,白花者噬人有大毒。元稹长庆集云∶白花蛇毒人,毛发竖立,饮于溪水,则泥沙尽沸。唯蕲州白花蛇性少善,故入药取蕲产者为贵。时珍云∶喜嗜石楠花叶,尝从藤上获之,先撒沙土一把,则蟠曲不动,遂以报伏鸡藤,系首悬挂, 刀破腹,去其肠肚,下置水一盂,则反尾自涤其腹。盖护创耳。乃以竹枝随其蟠曲,签定盘系,炕上焙干。尔雅翼云∶蛇死目皆闭,唯蕲州者,目开如生,舒蕲两界者,则一开一闭,此理之不可晓者。土人云∶欲识真伪,悬蛇于酒瓮,或缸上,注酒数斗,酒即沸涌流动,若磁石之 铁,琥珀之拾芥然。否则形色虽备,亦无力也。土人仅饮此酒,亦获大益,得此品用供药物,功力真无限量矣。雷公云∶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时珍云∶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变,白花蛇,又喜食石楠,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要药。取其内定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修事,去头尾,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炭火焙燥,如此三次。用砂罐盛贮,埋地中一宿,取出去皮骨,取肉用即用此修事法,密封收贮,可经久不坏;若连皮骨,或着湿霉,则易蛀朽败矣。
【 】曰∶蛇字,古但作它耳。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古草居患蛇,故相问无它乎。
今之字旁加虫,而变其音,考工记以为纡行之属,故退食委蛇,亦用蛇字。蛇性窜疾,独居处隐僻,禀随风重巽之体用,风大动静之本性,故身形端直而象甲,尾甲纡行而象乙。虽标甲胆乙肝之木行,复具时四,干十,枚十二,节二十四之全数者也。埤雅言∶蛇以眼听。尔雅翼言蛇死目皆闭,蕲产者目开如生,舒蕲两界者一开一闭,此理之不可晓者。然肝开窍于目。庄周云∶蛇怜风,风怜目,故蛇听以眼。精专于目,蕲东南也,具巽位之生成,故至死不变耳。埤雅言蛇盘向壬,壬北方也。又言十二子辰为龙,巳为蛇,巳六阳具,不为龙而为蛇者,龙至此而亢,宜为蛇而已。然壬固位北,而蛇不归坎,此以丁向壬,丁壬合而化干之风木;亥向巳,巳亥对而待枝之风木;岂能至此而亢,宜为蛇而巳。故蛇有两肾,左曰水脏,亥枝之阴水;右曰火脏,壬干之阳水。有壬巳,则有丁亥;有流行,则有对待;有干木,则有枝木矣。又不独精专胆窍,且精专胆腑。观蚺蛇胆随日转,上旬在头,中旬在心,下旬在尾。更有应胆,击首则应首,击尾则应尾,击左右则应左右,取而还生者应胆也,精专肝胆,斯足征矣。更观 蛇雄鸣上风,雌鸣下风而化成形,游于雾露,乘于风雨,行非千里不止。
禀随风重巽之体用,风大动静之本性,亦足征矣。先人云∶蛇禀风性,白花者更秉金制,则凡风力有所不逮动摇失矣。用益风大之力,仍相待成摇,互持四大中者,莫良于此。是以力主中风,微则痹闭不仁,或瘙痒,或疥癣,甚则暴风,大风,或筋脉拘急,骨节疼痛,或口面斜,半身不遂,或脚弱不能久立。此皆风气通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大筋聚于节,筋骨相亲着也。所谓微则侮己所胜之土,埃土飘扬,丘陵崩溃,甚则病已所赋之形,草木摇落,摧拉倾仆者是也。

- 白花蛇《本草乘雅半偈》
- 白花蛇《药性切用》
- 白花蛇(乌梢蛇)《中药学》
- 白花蛇《外科全生集》
- 白花蛇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花蛇《本草撮要》
- 白花蛇舌草《中药学》
- 白花蛇《本草择要纲目》
- 白花藤《雷公炮炙论》
- 白花蛇《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白花藤《千金翼方》
- 白花蛇《得配本草》
- 白花藤《新修本草》
- 白花蛇《本草从新》
- 白花藤《证类本草》
- 白花蛇《本经逢原》
- 白滑半边舌《中医词典》
- 白花蛇《本草新编》
- 白滑腻苔《中医词典》
- 白花蛇《本草求真》
- 白化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白花蛇《证类本草》
- 白环俞《针灸大成》
- 白花蛇《医学入门》
- 白环俞《中医词典》
- 白花蛇《冯氏锦囊秘录》
- 白环俞《针灸学》
- 白花蛇《本草易读》
- 白黄《中医词典》
- 白花蛇《本草蒙筌》
- 白黄色枯《奇方类编》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