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
(本经上品)
土即地气,沙更清疏,离本归根,生机尝在。各具偏胜兼色,为四时宜。青春、赤夏、白秋、黑冬也。故云砂兼黄宜季夏,土磷石晶晶纯白无兼,为四时宜。亦可专宜秋。白云之母,即水之母也。不曰云生足下,而曰云覆其上。即此可征,母字义深,心者得之。釜底燃薪,而水出又足征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安五脏,益子精,明目,轻身延年。
【核】曰∶出太山、齐山、庐山、琅琊、北定,今云梦山、方台山,及江州、淳州、杭越间亦有,生山石间。宜二月采,候云气所出之处,掘取无不大获。但掘时,忌作声也。小者长三五寸,大者长五七尺。作片成层可析,光莹如水,白泽轻透者遂为贵。以沙土养之,岁月生长。置千斤于一室中,云气尝起,向日观照,五采并具。阴地不见杂色也,多青者名云英,多赤者名云珠,多白者名云液,多黑者名云母,但具青黄者名云砂,晶晶纯白者名磷石,各以偏胜之色,为四时之宜。云砂宜季夏,磷石宜四时服也。纯黑者不堪服,令人淋沥发疮根,即阳起石也。修治,设经妇人手把,便失灵异,每斤用甘草、地黄、小地胆草、紫背天葵各一镒,干者细锉,生者取汁,置瓷锅中,次入云母,用天池水三镒,着火熬煮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自然酿成碧玉色浆,沉于锅底,更以天池水猛投其中,随手频搅,有浮起如蜗涎者,即掠去之。凡三度,澄定去水,更用沉香一两捣为末,以天池水五升,煮汁二升,分作三度,淘澄其浆,晒干任用。主疗诸疾。抱朴子云∶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为水;或以消石,合置筒中,埋之为水;或以露于铁器中,原水熬之为水;或以蜜搜为酪;或以秋露渍之百日,韦酿挺以为末;或以樗血、无颠草,合饵之,服至一年百疾除,三年反老还童,云气尝覆其上;五年役使鬼神,飞行神仙。恶徐长卿。忌羊肉。畏蜿甲,及流水。泽泻为之使。
【 】曰∶云母生云,故名云母。云中具雨露霜雪,是雨露霜雪,亦以云为母也。然云之母曰云母,而云母之母曰高山。释典云∶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盖其气 而为润湿,升腾而为炎上。故知水火之结高山,高山之育云母,云母之生云气,云气之变雨露霜雪,虽乘化有异而体性不迁,更推润湿之水,皆从火蒸,诚交互发生,递相为种者。客曰∶五行之理,水能克火,今云水从火出,不几矫乱乎。颐曰∶此宝明生润,非有形相克制化之比也。若非火光上蒸,则就下之水,焉能含遍十方乎。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相提而论,实与释典吻合,斯足征矣。客曰∶古人命名简约,何得故为奇特。颐曰∶物体性情,若非意外寻求,比量推夺,便为句字所缚,客默然良久。
身皮死肌,此土实不灵,用升腾变幻之母,开锄顽颓,自能反活回鲜。土主肌肉,若风木相乘者,培其根种,则侮土之风,不期自退。盖风云总归同类,即以同类之云逐之。风之中者,自不能停,此亦从化之理矣。如在车船上者,畏风大动摇之状也。安五脏者,邪除则元真通畅,五脏安和。益子精者,益子精之用。明目者,目乃水精所结,能行水上,故令目明。轻身延年者,修炼佩服,骸如云化,以有形之物,和合气交之中,则日日更新,新新非故。修治之法,当同龙骨,以回其灵,云性从龙也。
(云母生云,名云母。云具雨露霜雪,是雨露霜雪,为云之子为水矣。然则云,又宜号水母。泽泻亦能行水上,令人明目,但多服反致目盲者,谓其泻泽上行,泽尽则竭故也。若云母则从母发源,宁至有竭乎。)

- 云母《本草乘雅半偈》
- 云母《药征续编》
- 云母《本草图经》
- 云母《药性切用》
- 云母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云母《本草分经》
- 云母膏《外科理例》
- 云母《名医别录》
- 云母膏(出《博济方》)《苏沈良方》
- 云母《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云母石《本草便读》
- 云母《本草崇原》
- 云母石《本草撮要》
- 云母《得配本草》
- 云母丸秘方(华佗云母丸)《华佗神方》
- 云母《医方考》
- 云母芎散《备急千金要方》
- 云母《本草从新》
- 云南豆《饮食须知》
- 云母《本经逢原》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普济方·针灸》
- 云母《本草求真》
- 云岐子论宣风泻白散《卫生宝鉴》
- 云母《证类本草》
- 云歧子九方《校注医醇剩义》
- 云母《医学入门》
- 云实《神农本草经》
- 云母《冯氏锦囊秘录》
- 云实《雷公炮炙论》
- 云母《本草易读》
- 云实《千金翼方》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