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
(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核】曰∶出函谷川谷,及堤坡肥土石间者,多野生。出江宁、新安及仁和笕桥者多种莳。古人唯用野生者。细皱香美,宛如麦粒,功力殊胜也。四季不凋,秋冬根叶转茂、丛生如韭,青似莎草,长尺余,多纵理,四月开花如蓼,结实翠碧如珠,根须冗 ,贯须连结,俨便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竹刀,连心切作薄片,醇酒浸一宿,连酒磨细,入布囊内,揉出白浆,点生姜汁、杏仁末各少许,频搅数百下,久之澄清去酒,晒干收用。入汤膏,亦连心用,方合上德全体。今人去心,不知何所本也。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木耳。伏石钟乳。
绍隆王先生云∶麦门冬,具稼穑甘,禀春和令当入足阳明,为阳明之体用药,故本经所陈诸证,皆属阳明之上为病。若痿蹶,又属阳明之下为病。经云∶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是以治痿独取诸阳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尔。
先人博议曰∶心腹脉络,皆心所主。胃络肌肉,皆心所生。美颜吐衄,唯心所现,结者能使之不结,绝者能使之不绝。唯从容润泽,潜滋暗长,沦结成形者也。
又云∶麦门冬,叶色尝青,根须内劲外柔,连缀贯根上,凌冬不死,随地即生。以白色可入肺,甘平可入脾,多脉理可人心,凌冬可入肾,长生可入肝,虽入五脏,以心为主,心之肾药也。其气象生成,及命名之义,能转春为夏,使肾通心,但力量不阔大,如有守有养,贞静宁谥,和润舒徐之君子也。仓皇之际,虽自愦愦,然躁进表露者,不及其久而不变也。
其根俨似脉络,故本经以之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盖心腹中央,皆心之部分,脉络亦心之所主,悉属象形对待法耳。若脉络之绝,伤中之绝,伤饱之绝,羸瘦肉理之绝,气结使然者,咸可使之复生。《别录》所云∶皆结气伤中伤饱之所生,盖强阴益精,消谷保神,安藏美色,皆复脉通心,润经益血之力也。盖心主血脉,脉溃血溢,脉伤则咳;经水已枯,乳汁不下,脉气欲绝者,皆克成效。如水入干经,而血乃成,不入于经,以致浮肿者,潜滋之妙,赖有此耳。惟阴形缓性人,及脾慢中寒有湿者,不相宜也。
【 】曰∶金水主时,则根苗茂盛,有继绝续乏之义。三冬闭藏,而阴阳互根之妙。麦则独贞其窍,故处秋冬之时,能行春夏之令,以降入为升出者也,故名麦门冬。四季长生,中央坚劲,气味甘平,具土德性,当判入脾,脾之脾药也。色白属金,脾之肺药也。似脉属火,脾之心药也。不凋属水,脾之肾药也。长生属木,脾之肝药也。所谓一脏之内,具五脏焉。故五脏六腑位于内,十二经脉见于外,莫不资始于脾,资生于胃,互为枢纽者也。盖心腹结气,中央所司,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象形对治,故继绝续乏之义,悉从中字起见耳。广推研释,隽永可思,盖土主中宫,长养后天,必须德全之品,相为匹配,其唯麦冬乎。至若保心之神,定肺之气,安肝之魂,补肾之精,因脾转属者,无所不宜。若脉伤则咳,经络断绝,致血液妄行,经水枯竭,变生烦热焦渴者,求其因而借用之亦可。大抵象形对治,更相宜也。先人有议,辄加推展如此。

- 麦门冬《本草乘雅半偈》
- 麦门冬《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麦门冬《本草图经》
- 麦门冬《药性切用》
- 麦门冬(为君)《证类本草》
- 麦门冬《侣山堂类辩》
- 麦门冬茶《茶饮保健》
- 麦门冬《本草撮要》
- 麦门冬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麦门冬《本草害利》
- 麦门冬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麦门冬《本草择要纲目》
- 麦门冬理中汤《备急千金要方》
- 麦门冬《名医别录》
- 麦门冬散《备急千金要方》
- 麦门冬《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麦门冬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 麦门冬《本草经解》
- 麦门冬散《冯氏锦囊秘录》
- 麦门冬《本草便读》
- 麦门冬散《妇人大全良方》
- 麦门冬《本草崇原》
- 麦门冬散《妇人大全良方》
- 麦门冬《本草思辨录》
- 麦门冬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麦门冬《中药学》
- 麦门冬散《博济方》
- 麦门冬《得配本草》
- 麦门冬散《普济本事方》
- 麦门冬《本草从新》
- 麦门冬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