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胃脉

《古今名医汇粹》书籍目录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平人之常,禀气于谷,谷入于胃,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有不可一刻无者。此脉之大主,四时五脏六经皆以此立,无则为逆,逆则死矣。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石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金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罗东逸曰∶经云∶饮食入胃,脉道乃行。又曰∶脉得食即高。故知脉道之行,待此而起。此胃气者,精气神三宝之神粮,而荣卫之根据也。为气流营溢卫合精,而神行于脉,五脏四时待此而得其平者也,故其气昌大于春夏,收敛于秋冬,皆稍更改,历四时以应令,故微见微弦、微钩、微软、微毛、微石。要其以微言者,正以状其胃气之充壮鼓行。要其不违四时,故不免有奉令脉,然不尽变其本气,故皆曰微也。

若此气稍有衰飒,即所云弦、钩,软、毛、石之多而胃少也,胃少则五脏之真不能充,而本脏自病,何怪也。夫弦、钩、软、毛、石五者,乘时而见,何尝不正?惟稍见偏胜,遂已成为脏病。况其已甚者,无胃而单见也,故曰死也。又若春之胃而见毛,毛与弦反,而乃见之于春,是胃之不能相为于肝,而存弦令,反受克于毛,则胃之衰已甚矣。其曰至秋病者,前此春夏三阳得令,皆能扶我,至秋则胃不能胜而为病也。若毛甚则胃家之太和已戕,即曰今病,即今不能掩其恶也。此脉之根本源头,诊家第一首事,不可不察也。

脏真者,即胃气也。胃气何以为脏真?以五脏得此,而后能立五行之体,主四时之行,主筋膜、血脉、肌肉、骨髓、荣卫、阴阳之气。脏无此则不真,故必须胃气以为脏真,而后能散、能通、能濡,能高、能下。苟谷神之不至,则五脏之魂游而魄散矣。此真脏也,故曰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名医汇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名医汇粹》书籍目录
  1. 胃脉《古今名医汇粹》
  2. 胃脉《中医词典》
  3. 胃脉《脉理求真》
  4. 胃苓丸(加味胃苓丸)《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5. 胃脉论《内经博议》
  6. 胃苓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7.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普通外科学》
  8. 胃苓丸《奇方类编》
  9. 胃泌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0. 胃苓汤治痢如神《奇方类编》
  11. 胃泌素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胃苓汤(加减胃苓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3. 胃泌素细胞抗体(GastrinCell antibodies, GCA)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4. 胃苓汤(加减胃苓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5. 胃内消化《生理学》
  16. 胃苓汤(加减胃苓汤)《仁术便览》
  17. 胃疟《中医词典》
  18. 胃苓汤《瘴疟指南》
  19. 胃疟《灵素节注类编》
  20. 胃苓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1. 胃疟《扁鹊心书》
  22. 胃苓汤《仁术便览》
  23. 胃疟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24. 胃苓汤《仁术便览》
  25. 胃脾韧带《人体解剖学》
  26. 胃苓汤《仁术便览》
  27. 胃气《中医名词词典》
  28. 胃苓汤《医方考》
  29. 胃气《中医词典》
  30. 胃苓汤《冯氏锦囊秘录》
  31. 胃气《医述》

《古今名医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