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宋开宝)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止渴,益人颜色。
【核】曰∶荔枝,一名离枝、丹荔。始传于汉世,初出岭南,后生巴蜀,今称闽中者为第一;广蜀者早熟而肉薄,味甘酸,不及闽之下等者。闽惟四郡有,福州最多,兴化最奇,漳泉次之,延亘原野,一家甚至万株,大者子盈百斛,夏至将中,则翕然丹赤可食矣。以甘为味,虽千百树,莫有同者。性禀畏寒,偏生暖地,易植根浮,材坚理密,自径尺至合抱,经数百年,犹结实累累。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采必以刀斧 取其枝。白乐天图序云∶形状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桃,核如 轸,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如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也。欧阳词云∶绛纱囊里水晶丸。
曾吉甫六言二首∶其一,蕉子定成哙伍,梅丸应愧卢前,金谷危楼魂断,白州旧井名传。其二,红皱解罗襦处,清香开玉肌时,绣岭堪怜妃子,苎萝不数西施。沐继轩诗云∶建水夫何如,厥土早而热,蛮花开佛桑,候禽罢 ,莽云覆溟 ,梅雨滋 翳,接地茂缃枝,遮空舒黛叶,翠保霞 煌,锦握风掀揭,香麝忌经过,飞 防盗窃,劲雏赤肤脱,肥奢琼瓤凸,明怪可餐,冰丸讶许啮,真珠堆绿云,玳瑁乘彩缬,凤爪天下奇,龙牙众中杰,饱食惭素餐,长吟望林樾。曾子固,荔枝状,有中元红,孟家红,法石白,钗头颗,一品红状元红,陈紫,方红,绿竹,丁香,牛心,虎皮,玳瑁,龙牙,蚶壳,真珠,双髻,朱柿,葡萄,十八娘等,凡三十四种。十八娘,深红而细长,以闽王女,好食此而得名;或云物之少美者,为十八娘,闽人语也。故元人诗,有青铜三百一斗酒,荔枝十八谁家娘之句。蔡君谟荔枝谱,陈紫,出兴化军,秘书省著作佐郎陈琦家。于品为第一,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浓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江绿,出福州,类陈紫而差大,独香薄而味少淡。方红,出兴化军,尚书屯田郎方蓁家,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荔枝之大无出此者,岁生一二百颗而巳。游家红,种出陈紫,实大过之。宋公荔枝,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出兴化军,宋氏世传,其木巳三百岁。蓝家红,泉州为第一,出尚书都官员外郎蓝丞家。
周家红,初于兴化军称第一,及陈紫方红出,而周家红为次。何家红,出漳州何氏家。法石白出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绿核,出福州,颇类江绿,色红而小,凡荔枝皆紫核,此以绿见异。圆丁香,荔蒂皆旁大而下锐,此独圆而味尤胜。虎皮,色红绝大,绕腹有青斑如虎文。牛心,以状名,长二寸余,皮浓肉涩。玳瑁,实间黑点如玳瑁。琉璜,色正黄,刺微红。朱柿,色如柿。蒲萄,穗生朵集。蚶壳,形相似也。蜜荔枝,味过于甘。水荔枝,浆多而淡。双髻,每朵数十枚,并蒂而双实。真珠,剖之纯瓤,圆白如珠,故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肖。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枝耳。陈紫之后无陈紫,过墙则为小陈紫矣。笔谈谓焦核荔枝,有言取其根,火燔令焦,复植于土,以石压之,令勿生旁根,其核自小,里人谓不然,此果形状变态,不可以理求,或似龙牙,或似凤爪。钗头红之可簪,绿珠子之旁缀,是岂人力所能为哉。方红之始作也,欲重其名,以二百颗馈蔡忠惠公,诘以尝岁所产仅此。公曰∶方红特异,宜着于谱,此后华实虽极繁,迨至成熟,所存未尝越二百,遂成定谶。宋福清翁,昭文先儒亢从子也。圃中非时生荔枝,其母曰∶岂有嘉客踵门耶,顷之,莆田林光朝至,因名嘉客红。王十朋为泉州守,有荔枝诗八章,曰陈紫,曰江绿,曰皱玉,曰大将军,曰玉堂红,曰夺先红;曰七夕红,曰白蜜。福州志称一品红为极品。又有状元红,颗极大,味甘清,颗极小,肉浓核细,味极甘,亦称状元红。桂林,皮粗浓,大如鸡卵而味甘。中冠,体圆核小,皮光薄,味清甘。金钟,形如钟,皮略粗浓,色如朱砂。胜画,皮浓刺尖,味甘肉丰。鸡母,引子朵数十枚,大小错生。凤池超,实圆味甘。驼蹄,长大甘柔。金棕,上锐下方,有金线界错其中。矿玉,皮粗浓,味甘浓。红绣鞋,实小而尖,形如角黍,味极香美。龙牙,色红,长二寸许,上下俱方。满林香,甘香倍于众品。鹅卵,皮光无刺,色正红。蜜丸,味甘肉浓而颗圆。白蜜,皮色粉红,其甘如蜜。鸡肝,实扁味甘,色红无核。绿珠,一名结绿,俗呼绿荔枝,实如山榛,其味至清,熟时实与叶无辨。天柱,树高挺直如柱也。其中品,有馒头,磨盘、醋瓮、马先白、柏叶薷、将军帽、星球红。近时徐兴公谱,复载有洞中红、净江瓶、陈山栗、玉胜、江萍。兴化有皱玉郎、官红、游丁香、紫 、百步兰、寿香、西紫、黄香、瑞堂红、麝囊红、百步香、黄玉、玉堂红、绿纱、青甜、蜡色、霞墩、黄石、红水、留松蕾。泉州有张官人、马家绿、火烟、柳棕、绿衣郎。漳州有大绿、小绿、余家绿、水团、陈红、黑叶等名。变迁速计,因象赋名,百果之盛,皆不及此。
【 】曰∶实缀枝头,牢不可摘,荔力在枝,因名荔枝。去寒就温,丹实成夏,垂枝布叶,离火之象。又名离枝,又名丹荔,色力咸胜,体阴用阳,驻颜久视之异果也。合入手足少阴厥阴,宣风木,辅君火,若经,若腑,若脏,体用形气,是动、所生,靡不相应。

- 荔枝《本草乘雅半偈》
- 荔枝《得配本草》
- 荔枝《滇南本草》
- 荔枝《本经逢原》
- 荔枝(《本草拾遗》)《中医饮食营养学》
- 荔枝《本草求真》
- 荔枝〈微温〉《食疗本草》
- 荔枝《饮食须知》
- 荔枝茶《茶饮保健》
- 荔枝《本草衍义》
- 荔枝膏《饮膳正要》
- 荔枝《海药本草》
- 荔枝核《药笼小品》
- 荔枝《饮膳正要》
- 荔枝核《中药炮制》
- 荔枝《玉楸药解》
- 荔枝核《本草备要》
- 荔枝《本草纲目》
- 荔枝核《本草易读》
- 戾气《中医词典》
- 荔枝核《顾松园医镜》
- 戾(lì利)《中医词典》
- 荔枝核《本草从新》
- 戾《中医名词词典》
- 荔枝核《中药学》
- 疠症总论《解围元薮》
- 荔枝核《本草便读》
- 疠痈《外科心法要诀》
- 荔枝核《本草分经》
- 疠痈《中医名词词典》
- 荔枝核《本草撮要》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