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粟
(纲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调中开胃。根叶,气味甘寒,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
【核】曰∶玉蜀粟,别名玉高粱。即今之御粟也。种出西土,近所在亦有之矣。苗叶类蜀黍而肥,又似薏苡而长。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豆状。苗心出苞,如棕鱼状,白须四垂,久则苞裂子出,攒簇如珠也。
【 】曰∶中秋出子,悦泽如珠,禀金水之英华,宜入肺与肾,辅先天之生气者也。故司后天之谷府,主调中而开胃,开窍于二阴,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也。盖肾主溪,是知其病之在骨。

- 玉蜀粟《本草乘雅半偈》
- 玉蜀黍(《本草纲目》)《中医饮食营养学》
- 玉霜膏《中藏经》
- 玉蜀黍《药性切用》
- 玉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玉蜀黍《本草撮要》
- 玉髓药性赋《冯氏锦囊秘录》
- 玉蜀黍《本草分经》
- 玉笋症《中医词典》
- 玉蜀黍《本草从新》
- 玉笋症《喉舌备要秘旨》
- 玉蜀黍《本草纲目》
- 玉堂《中医词典》
- 玉蜀秫《本草易读》
- 玉堂《正骨心法要旨》
- 玉蜀根叶《本草易读》
- 玉堂《医宗金鉴》
- 玉石中品《本草经集注》
- 玉堂《针灸学》
- 玉石中部《普济方·针灸》
- 玉堂(一名玉英)《针灸大成》
- 玉石中部《证类本草》
- 玉田《中医词典》
- 玉石中部《新修本草》
- 玉溪子丹房语录《养生导引秘籍》
- 玉石中部《备急千金要方》
- 玉溪子宜春心诀《养生导引秘籍》
- 玉石下品《本草经集注》
- 玉衔《中医词典》
- 玉石下部《普济方·针灸》
- 玉屑《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草乘雅半偈》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 本草乘雅义例
- 别录〔衍〕
- 本草乘雅凡例
- 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 第一帙
- 第二帙
- 第三帙
- 第四帙
- 第五帙
- 第六帙
- 第七帙
- 第八帙
- 第九帙
- 鲮鲤甲
- 五灵脂
- 人尿
- 木瓜
- 棕榈
- 钩藤
- 马勃
- 牵牛子(别录)
- 昆布
- 鼠耳
- 白前
- 扁豆
- 稻
- 大蓟
- 红兰花
- 洎夫蓝
- 郁金
- 姜黄
- 香
- 薄荷
- 三白草
- 刘寄奴草
- 蓖麻
- 莱菔
- 熏草
- 苏方木
- 椿樗
- 山楂
- 诃黎勒
- 无食子
- 骐竭
- 紫矿
- 阿魏
- 醍醐
- 溺白
- 砂
- 牛酥
- 土茯苓
- 神曲
- 藿香
- 萱草
- 木贼
- 山慈姑
- 胡卢巴
- 海金砂
- 礞石
- 花乳石
- 水银粉
- 粉霜
- 妇人月水
- 第十帙
- 金樱子
- 人胞
- 硼砂
- 芦荟
- 没药
- 竹黄
- 荔枝
- 何首乌
- 缩砂仁
- 骨碎补
- 补骨脂
- 益智子
- 仙茅
- 白花蛇
- 柽柳
- 使君子
- 乌药
- 五倍子
- 荜茇
- 南烛
- 马兜铃
- 荆三棱
- 谷精草
- 延胡索
- 灯心草
- 白豆蔻
- 肉豆蔻
- 山豆根
- 密蒙花
- 威灵仙
- 甘松香
- 续随子
- 蓬莪术
- 木鳖子
- 通脱木
- 红曲
- 虫白蜡
- 秋石
- 大风子
- 蜀粟
- 玉蜀粟
- 山奈
- 淡竹叶
- 紫花地丁
- 第十一帙
- 屠苏草
- 文蛤
- 五加皮
- 荛花
- 紫参
- 败酱
- 露蜂房
- 蛴螬
- 丹雄鸡
- 蜚虻
- 梓白皮
- 白头翁
- 泽漆
- 野狼牙
- 胡粉
- 蜣螂
- 鼠妇
- 水蛭
- 李根白皮
- 羊肉
- 薤
- 瓜子仁
- 恶实
- 酒
- 蒴细叶
- 芦根
- 苎麻
- 白附子
- 灶心黄土
- 醋
- 猪胆
- 蜘蛛
- 鳢肠
- ??
- 土瓜(救荒本草)
- 浆水
- 白鱼
- 浮石
- 铅丹
- 降真香
- 潦水
- 柏叶
- 裆
- 第十二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