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冬月伤寒,邪由皮毛而入,从表入里,初见三阳经证,如太阳病,则头项强痛而恶寒之类。三阳不解,渐次传入三阴。其中有留于三阳,而不入三阴者∶有结于胃腑,而不涉他经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阳,而直中三阴者。凡此伤寒之症,初起悉系寒邪见象。迨发作之后,渐次化热内传,始有热象。故初起治法,必以通阳祛寒为主。及化热之后,始有泄热之法。此伤寒病之大较也。若夫温病,乃冬时寒邪,伏于少阴。迨春夏阳气内动,伏邪化而为热,由少阴而外出。如邪出太阳,亦见太阳经证,其头项强痛等象,亦与伤寒同。但伤寒里无郁热,故恶寒不渴,溲清无内热。温邪则标见于外,而热郁于内,虽外有表证,而里热先盛;口渴溲黄、尺肤热、骨节疼,种种内热之象,皆非伤寒所有。其见阳明、少阳,见证亦然。初起治法,即以清泄里热,导邪外达为主。与伤寒用药,一温一凉,却为对待。盖感寒随时即发,则为伤寒,其病由表而渐传入里,寒邪郁久,化热而发,则为温病,其病由里而郁蒸外达。伤寒初起,决无里热见证∶温邪初起,无不见里热之证。此伤寒、温病分证用药之大关键。临证时能从此推想,自然头头是道矣。

- 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温热逢源》
- 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温病正宗》
- 论温法《医学集成》
- 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温热逢源》
- 论温法《医学心悟》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 论温疟证《伤寒发微论》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 论温热本症疗法(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 论胃脘痈《外科枢要》
- 论温热病舌黄《塘医话》
- 论胃气不降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温病正宗》
- 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 论卫气《中风论》
- 论温热即是伏火《温病正宗》
- 论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外科理例》
-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 论痿蹙症《评琴书屋医略》
- 论温热兼症疗法《重订广温热论》
- 论望色《肯堂医论》
- 论温热四时皆有《温病正宗》
- 论往来寒热《济阴纲目》
-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 论王叔和《伤寒寻源》
- 论温热五种辨法《重订广温热论》
- 论顽木不痛《疡科纲要》
- 论温热五种辨法《温病正宗》
- 论外治之药《疡科纲要》
-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重订广温热论》
《温热逢源》
- 作者:柳宝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卷上
- 卷中
- 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