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凡此皆指伏邪所发之温病言也。另有一种风温之邪,当春夏间感受温风,邪郁于肺,咳嗽发热,甚则发为痧疹。内经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叶氏温热论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者,皆指此一种暴感风温而言也。伏气由内而发,治之者以清泄里热为主;其见证至繁且杂,须兼视六经形证,乃可随机立法。暴感风温,其邪专在于肺,以辛凉清散为主;热重者,兼用甘寒清化。其病与伏温病之表里出入,路径各殊;其治法之轻重深浅,亦属迥异。近人专宗叶氏,将伏气发温之病,置而不讲。每遇温邪,无论暴感伏气,概用叶氏辛凉轻浅之法,银翘、桑菊,随手立方;医家病家,取其简便,无不乐从。设有以伏气之说进者,彼且视为异说,茫然不知伏气为何病。嗟乎!伏温是外感中常有之病,南方尤多,非怪证也。其病载在内经、难经、伤寒论诸书,非异说也。临证者,竟至茫然莫辨,门径全无,医事尚堪问哉!

-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温热逢源》
- 论伏气春温《温病正宗》
-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温病正宗》
- 论敷药法《疡医大全》
-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温病正宗》
- 论封蛤《冯氏锦囊秘录》
-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温热逢源》
- 论风中有五生五死《华佗神方》
- 论服不换金正气散《集验背疽方》
- 论风温证《伤寒发微论》
- 论服饵《备急千金要方》
- 论风伤卫气寒伤荣血辩《伤寒六书》
- 论服饵得失《中藏经》
- 论风脉《中风论》
- 论服饵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论风毒状《备急千金要方》
- 论服嘉禾散《集验背疽方》
- 论风毒相貌《外台秘要》
- 论服药法并禁解毒药寒凉《冯氏锦囊秘录》
- 论风病《苏沈良方》
- 论服药食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论分经治喉症药性《喉舌备要秘旨》
- 论浮脉形法主病《伤寒六书》
- 论分经络部位气血多寡《疡医大全》
- 论浮肿《冯氏锦囊秘录》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 论浮肿由血分水分证治不同《济阴纲目》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 论妇女湿温病《塘医话》
- 论肺热还伤肺《质疑录》
- 论妇女虚劳与男子不同《济阴纲目》
《温热逢源》
- 作者:柳宝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卷上
- 卷中
- 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