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人身气血盛衰时日篇

《形色外诊简摩》书籍目录

人与天地相应,日月相参,故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故常有时也。月满,则海水西盛,人气血精,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 理薄,( 同焦。)烟垢落。

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卒暴。故得三虚者,其死暴疾,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乘年之衰,(本命受流年克制。)逢月之空,(月魄。)失时之和,(寒温非时。)是为三虚;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是为三实。(上《灵枢》。)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行之无忌。)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日,言昼也。)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上《素问》。薄,迫也,削也。)

气阳而应日,血阴而应月。故暑则气泻,寒则气敛,日中则气壮,日下则气衰。所谓日中得病夜半愈,夜半得病日中愈者,阴阳乘除故也。月生人血渐盛,月死人血渐减。凡病在血分及失血诸证,有血盛邪无所容而病退者,有血减邪失所附而病亦退者。若夫精神之复,必在生明之候矣。故仲景于疟疾曰∶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疟为卫邪入荣之病,故以晦朔决瘥剧之期也。昔尝患暑下血,以月满得病,血止后,神明不复,至次月朔日,顿见爽朗矣。世俗谓久病以朔望病势增损定吉凶,岂诬也哉。

经脉血气,似于形诊无关。《灵枢》曰∶营气之病也,血上下行。东垣谓∶血上下行者,面部乍肥乍瘦也。血随气升,即面 而似肥。血随气降,即面消而似瘦。元气不足之人,常有此象。又曰∶营气霈然者,病在血脉。是邪气激其血脉,光泽浮越于面部也。观此,岂真无关形诊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形色外诊简摩》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形色外诊简摩》书籍目录
  1. 辨人身气血盛衰时日篇《形色外诊简摩》
  2. 辨热症有虚实气不同论《眼科阐微》
  3. 辨人迎气口脉《诊脉三十二辨》
  4. 辨热疟似惊风伤寒《幼科铁镜》
  5. 辨人迎三部趺阳九候五脏六腑脉法《全生指迷方》
  6. 辨热病一《伤寒寻源》
  7. 辨认疮法《医理真传》
  8. 辨热病二《伤寒寻源》
  9. 辨认痘法《医理真传》
  10. 辨缺盆疽痈胛痈论《疡科心得集》
  11. 辨认脉法《医理真传》
  12. 辨岖吐哕证《医宗金鉴》
  13. 辨认目疾法《医理真传》
  14. 辨轻重《冯氏锦囊秘录》
  15. 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伤寒恒论》
  16. 辨气血虚实证《痘疹心法要诀》
  17.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医理真传》
  18. 辨气血虚实证《医宗金鉴》
  19.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医理真传》
  20. 辨气少气盛《内外伤辨》
  21. 辨认诸症法《医理真传》
  22. 辨气《广瘟疫论》
  23. 辨柔痉不恶寒之误《研经言》
  24. 辨起居性情《医理真传》
  25. 辨乳癖乳痰乳岩论《疡科心得集》
  26. 辨脐上下《医学摘粹》
  27. 辨乳痈乳疽论《疡科心得集》
  28. 辨脐风《幼科铁镜》
  29. 辨三部九候脉证《脉经》
  30. 辨脐风《推拿抉微》
  31. 辨三关《针灸大成》

《形色外诊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