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察色真诀篇

《形色外诊简摩》书籍目录

(出《灵枢·五色篇》)

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其色部承袭者,虽病甚,不死也。(承袭者,色与部相生也,如水部见木色之类。上部骨起陷。)

千金方》曰∶凡人分部骨陷起者,必有病生。胆少阳为肝之部,小肠太阳为心之部,胃阳明为脾之部,大肠阳明为肺之部,侠膀胱并太阳为肾之部,若当其处陷者,必死。脏气通于内,外部亦随而应之。

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色从外走内者,病从外生,部处起。若色从内出外者,病从内生,部处陷。内病,前治阴,后治阳;外病,前治阳,后治阴也。

按∶所称五阳之部,不知在面部何处,与前图说,似有合有不合。若根据前图说分之∶胆少阳肝部,即鼻茎也;小肠太阳心部,即山根连目两 以下也;胃阳明脾部,即鼻准也;膀胱太阳肾部,即环口也;大肠阳明肺部,似指阙中,非人中也,如此则理有可通,而事有可据矣。

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色从内部走外部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上分部内外。)

凡色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即内部外部之谓也。)

其色上锐,首空(上声。)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此所谓上为逆,下为从也,端满者,谓人之生也,本有五色之分,其本来正色满面者,不为病也,有邪则独见其邪色,或聚或散而不能端满矣,则有色所起之部,与所指之部矣,所谓别乡也。华佗谓面目俱等者不病,不等则病矣。谓其色独见,异于他部也。故察色以其起大如拇指者为准。上分部上下左右。)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痛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去声。)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上浮沉泽夭抟散新故。)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谓心部先见肾色,次肾部自见其色也,余脏同此。)男子色(指黑色承肾来,)在于面王,为首腹痛,(首腹,大腹。)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 阴之属也。女子色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圆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洁。(暴食而即出不洁,所谓回风入咽旋出也。)

凡色青黑赤白黄,(此特提五色者,以上文是专指黑色也。)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赤,(作亦非。)

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月。(原作不日,注者谓不日即愈,或曰不日即死,皆非也。此承女子来,但非肾之黑色,故特笔叙之,读者遂迷,不识其实蒙上文矣。)

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即痰也,)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上二节形应及主病大义。)

按∶凡诊面色,以远望而乍视之,为能得其真。华佗谓人面之色,但改其常者,即为病矣。其改常也,往往终日相对之人不觉,而久别乍见者,心窃惊异之矣。又相法,必须天明初起,未盥未食之时,此即诊脉,必以平旦之义,在无病之人则然。若病卧于床者,其色脉终日如常,固时时可诊也,第须问其曾食与否而已,食入胃气乍旺,阳明之脉气乍充,光泽必盛也,然久病即此亦可占胃气之生死矣。

又按∶端满别乡,上向下向,走内走外,与上编所谓荣未交,及厥阴少阴脉争见等语,乃察色之本,不可不考也。端满即本来正色之满面者,华佗所谓面目俱等者不病也。若邪色至于面目俱等,岂得谓之无病耶。别乡,即邪色所在之部,异于他部者,故曰别乡。赤者,是其色赤大如榆荚也,以赤为例,他可知矣。

上下内外,察其所起与其所向,以占病之浅深吉凶也。荣即色荣颧骨之荣,谓浅露于肤也,指初起之部言。交者,谓色满于本部,而又溢于他部,如色起于颧,溢于颊,而复交于颧之类,如此则色必环绕于目、于鼻、于口、于耳矣,故谓即入门户井灶之事也。争见者,彼部复有色起与此部相应也。故部位不可不详,而色之所起所向,不可不察也。若不识此,即不能以色决病矣。至于所谓色者,隐隐于皮肤之下,若隐若见者也。其浮于皮上者非也,或尘垢所着,或风日所暴,或燥肤之将起白屑而未退者,过在浮肌,而无与于五内也。又有为秽恶之气所冲者,亦由阳气不足也。又凡色气退散,必先退出于皮上而散也。故曰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属意勿去,乃知新故,恐其误以将散为方起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形色外诊简摩》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876 829 804 1292 120

返回《形色外诊简摩》书籍目录
  1. 察色真诀篇《形色外诊简摩》
  2. 察色验病生死诀《针灸大成》
  3. 察舌《医碥》
  4. 察色脉以定吉凶《此事难知》
  5. 察舌辨症法《伤寒指掌》
  6.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脉诀乳海》
  7. 察舌辨症歌《伤寒指掌》
  8.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脉诀刊误》
  9. 察舌法《伤寒括要》
  10. 察色法《伤寒括要》
  11. 察舌苔辨证法《疡医大全》
  12. 察色《幼科心法要诀》
  13. 察舌要言《校注医醇剩义》
  14. 察色《幼科释谜》
  15. 察舌余言《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6. 察色《证治准绳·幼科》
  17. 察舌余言《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8. 察色《医述》
  19. 察身《医碥》
  20. 察色《医宗金鉴》
  21. 察身法《伤寒括要》
  22. 察平人损至脉法《察病指南》
  23. 察声《伤寒括要》
  24. 察目法《伤寒括要》
  25.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中藏经》
  26. 察目法《伤寒指掌》
  27. 察视《丹溪手镜》
  28. 察目《医碥》
  29. 察视《脉因证治》
  30. 察目《中医词典》
  31. 察手足《医碥》

《形色外诊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