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头身手足寒热顺逆死生篇
寒气暴上,(因寒而气上暴喘也。)脉满而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其形尽满,(身面俱肿。)何如?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从则生,逆则死。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上喘满 肿。)
肠 便血,何如?曰∶身热则死,寒则生。脉悬绝(此专指悬绝小也,不言小者,对下文滑大而可知也。)则死,滑大则生。肠 下白沫,何如?曰∶脉沉则生,浮则死。肠 ,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曰∶脉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
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俱有余则无汗而寒。(此发明滑涩寒热之义也。)
肾脉小搏沉为肠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素问》。)
下利,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脉还,手足温者生,不者死。下利,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逆冷者死。(身热有不死者,其热在初起为外感,在日久为胃中湿热,非阴虚血竭孤阳飞越之躁热。上肠 下利。仲景。)
脉至如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素问》。)
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一作身。)热,不得卧者死。(此虚劳败候,自古无治法矣。上衄血吐血。仲景。)
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上乳子病风热。与常人不同者,乳子则阴血必虚,而阳气亦大耗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 ,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生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上虚劳之偏阳偏阴者。俱以腹满为死者,上损下损,过脾皆不治也。《素问》。)
内伤(伤于七情,阴血虚耗。)及劳役饮食饥饱不节者,病则手心热,手背不热。(掌中热而 为心病。)外伤风寒者,病则手背热盛,过于手心也。(上东垣《内外伤辨》手。)
凡病初起,手足俱冷,为阴寒。手足常畏冷,为阳虚。若足冷手不冷,身体发热,头或痛或不痛者,有夹阴,有内伤阳虚,亦有湿温病。足冷手温,多汗妄言,此痰气结于中焦,阳气不得下通也。若手冷而足热如火者,此阴衰于下,阳衰于上,三焦痞隔之象也。亦有因脾胃湿热郁盛,而肺虚浊气下流者,当有软弱之候。若加感寒湿,当见赤肿,即香港脚是也。(石顽。)

- 百病头身手足寒热顺逆死生篇《形色外诊简摩》
- 百病提纲论《医原》
- 百病虚实顺逆篇《形色外诊简摩》
- 百病始生邪分三部《类经》
- 百部《本草纲目》
- 百病始生《内经评文》
- 百部《雷公炮炙论》
- 百病始生《中医词典》
- 百部《雷公炮制药性解》
- 百病始生《灵枢悬解》
- 百部《药笼小品》
- 百病始生《黄帝内经·灵枢》
- 百部《玉楸药解》
- 百病皆生于痰《医学纲目》
- 百部《中药炮制》
-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名词词典》
- 百部《本草备要》
- 百病皆生于六气《医学传心录》
- 百部《本草蒙筌》
- 百病候《诸病源候论》
- 百部《本草易读》
- 百病《卫生易简方》
- 百部《冯氏锦囊秘录》
- 百病《幼幼新书》
- 百部《医学入门》
- 白浊症《女科秘要》
- 百部《顾松园医镜》
- 白浊证治《竹林女科证治》
- 百部《本草求真》
- 白浊证《竹泉生女科集要》
- 百部《本草新编》
《形色外诊简摩》
-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卷上形诊总义
- 卷上形诊生形类
- 卷上形诊病形类
- 卷下色诊面色总义
- 卷下色诊面色应病类
- 卷下色诊目色应病类
- 卷下色诊舌色应病类
- 卷下外诊杂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