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乳痈乳疽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夫乳之生也,有因乳儿之时,偶尔贪睡,儿以口气吹之,使乳内之气闭塞不通,以致作痛(此即外吹证),因循失治而成者;有因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 热,贪乳而睡,热气吹入乳房,凝滞不散,乳汁不通,以致结核化脓而成者;亦有忧郁暴怒伤肝,肝气结滞而成者;又有肝胃湿热凝聚,或风邪客热壅滞而成者。始时疼痛坚硬,乳汁不出,渐至皮肤肿,寒热往来,则痈成而内脓作矣。凡初起,当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速下乳汁,导其壅塞,则自当消散;若不散成脓,宜用托里;若溃后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恶寒发热,宜调营卫;若晡热 肿作痛,宜补阴血;若食少作呕,宜补胃气,切戒清凉解毒,反伤脾胃也。况乳本血化,不能漏泄,遂结实肿,乳性清寒,又加凉药,则肿硬者难溃脓,溃脓者难收口矣。其药初起,如牛蒡子散橘叶汤逍遥散之类;溃后,则宜益气养营汤。又若半夏贝母栝蒌消胃中壅痰,青皮疏厥阴之滞,公英、木通山甲解热毒、利关窍,当归甘草补正和邪,一切清痰疏肝、和血解毒之品,随宜用之可也。又有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或伏邪聚结而成者,起时乳头肿硬,乳房 红漫肿,恶寒身热,毛孔深陷,二、三日后,皮即湿烂,隔宿焦黑已腐,再数日后,身热退而黑腐尽脱,其生新肉如榴子象。掺以珍珠散,以白玉膏盖之;内服疏肝清湿热之剂以收功。此湿火乳痈也。再妇人乳头有数孔,一孔又有一络,络于乳房。其始生痈也,祗患一络,迨其脓血出尽,又患一络,逐络递及,遂至满乳,则危而不救者多矣。初起,每早服元寿丹,可保不传余络。(今外科谓乳有数穣,欲传穣者非也)

若其始生硬肿,即有头出,后复旁生数头,头中有脓不多,此名乳疽。是为阳明痰热之毒,兼挟肝胆之火结成。治当清理痰气、疏通肝邪、解毒和营,如荆、防、苏叶白芷、贝母、栝蒌、青皮夏枯草等物,在所需用矣。

附∶内吹,孕妇二、三月,或至八、九个月,乳中有核成痈。是胎气旺而上冲,致阳明乳房结肿疼痛。宜服石膏散清之可消;若溃后虽脓出腐脱肌生,必俟分娩后始能收口。

乳头风,乳头干燥而裂,痛如刀刺,或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结黄脂。此由暴怒抑郁,肝经火邪不能施泄所致,胎前产后俱有之。内服加味逍遥散;外以白芷末,乳汁顿熟调敷。

男子乳,与女子不同。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以肝虚血燥,肾虚精怯,故结肿痛。治当以六味地黄汤加归、芍、青皮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乳痈乳疽论《疡科心得集》
  2. 辨乳癖乳痰乳岩论《疡科心得集》
  3. 辨三部九候脉证《脉经》
  4. 辨柔痉不恶寒之误《研经言》
  5. 辨三关《针灸大成》
  6. 辨认诸症法《医理真传》
  7. 辨三经标本并病《白喉条辨》
  8.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医理真传》
  9. 辨三痞论并方《中藏经》
  10.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医理真传》
  11. 辨三因《察病指南》
  12. 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伤寒恒论》
  13. 辨色《白喉条辨》
  14. 辨认目疾法《医理真传》
  15. 辨色《女科证治准绳》
  16. 辨认脉法《医理真传》
  17. 辨色法《医理真传》
  18. 辨认痘法《医理真传》
  19. 辨色歌《小儿推拿广意》
  20. 辨认疮法《医理真传》
  21. 辨色及病《沈氏女科辑要》
  22. 辨人迎三部趺阳九候五脏六腑脉法《全生指迷方》
  23. 辨色论《女科折衷纂要》
  24. 辨人迎气口脉《诊脉三十二辨》
  25. 辨色失误《百病自测》
  26. 辨人身气血盛衰时日篇《形色外诊简摩》
  27. 辨涩脉《诊脉三十二辨》
  28. 辨热症有虚实气不同论《眼科阐微》
  29. 辨痧疹腹痛《医门补要》
  30. 辨热疟似惊风伤寒《幼科铁镜》
  31. 辨善病风厥消瘅寒热痹积聚善忘善饥不瞑多卧形状篇《形色外诊简摩》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