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

《伤寒恒论》书籍目录

医家治病,务要识得内外两法,邪有由外而入者,有由内而出者,大有分别。如发热一证,无论男妇老幼一见发热,鲜不以为外感也,不知大有分别。余阅历数十年,方始识得,不敢自秘,以公诸世,亦救世之意也。千古以来,名贤迭出,惜此未剀切详明也。曰内曰外,何以辨之?证之?由外感者,无论男妇老幼,一经外感,邪从毛窍而入,闭其外出之气机,人即沉迷倒卧不起,所现头疼、身痛、恶风、畏寒等等情状。若由内而出者,无论男妇老幼,人不困倦,起居一切如无病者,但发热而已。其间有手心独发热者,有上半日发热者,有下半日发热者,有夜间发热者,种种不一。但其人面白、唇青、口不渴、满口津液,饮食无味,大小便利,不思水饮为据。即有面赤如硃,口红唇裂、皆在舌上,津液满口,小便清长,喜饮热汤上辨之,万无一失。

【阐释】 发热有内、外之分,郑氏原文剀切详明,无庸赘述。但笔者认为将《医理真传》认病捷要总诀发热类与之合参,则更为全面,故不惮繁而录之,以供辨证。发热而身疼者,外感也(自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发热而身不疼,饱闷吞酸者,内伤于食也(平胃散加消食行气之药)。发热身疼,不恶寒,舌黄而饮冷者,热伤于里也(白虎汤桂枝干葛)。发热身疼,恶寒,口不渴者,邪入少阴也(麻黄附子细辛汤)。素禀不足,无故身大热,舌青欲饮极热者,元阳外越也,亦有口不渴者,皆同(吴萸四逆汤)。小儿发热,气粗口热者,表里俱病,内有热也(人参败毒散加芩、连、栀子)。发热出气微温,而口不热,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素有疾者,元气不固也(理中汤六君子汤之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恒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恒论》书籍目录
  1. 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伤寒恒论》
  2. 辨认目疾法《医理真传》
  3.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医理真传》
  4. 辨认脉法《医理真传》
  5.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医理真传》
  6. 辨认痘法《医理真传》
  7. 辨认诸症法《医理真传》
  8. 辨认疮法《医理真传》
  9. 辨柔痉不恶寒之误《研经言》
  10. 辨人迎三部趺阳九候五脏六腑脉法《全生指迷方》
  11. 辨乳癖乳痰乳岩论《疡科心得集》
  12. 辨人迎气口脉《诊脉三十二辨》
  13. 辨乳痈乳疽论《疡科心得集》
  14. 辨人身气血盛衰时日篇《形色外诊简摩》
  15. 辨三部九候脉证《脉经》
  16. 辨热症有虚实气不同论《眼科阐微》
  17. 辨三关《针灸大成》
  18. 辨热疟似惊风伤寒《幼科铁镜》
  19. 辨三经标本并病《白喉条辨》
  20. 辨热病一《伤寒寻源》
  21. 辨三痞论并方《中藏经》
  22. 辨热病二《伤寒寻源》
  23. 辨三因《察病指南》
  24. 辨缺盆疽痈胛痈论《疡科心得集》
  25. 辨色《白喉条辨》
  26. 辨岖吐哕证《医宗金鉴》
  27. 辨色《女科证治准绳》
  28. 辨轻重《冯氏锦囊秘录》
  29. 辨色法《医理真传》
  30. 辨气血虚实证《痘疹心法要诀》
  31. 辨色歌《小儿推拿广意》

《伤寒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