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第五)

《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暑气或吐泻、霍乱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气虚加参 。或暑病内伤者,清暑益气汤。发渴者,生地黄麦门冬川牛膝、炒黄柏知母干葛、生甘草

治一切暑玉龙丸∶赤亭、倭硫黄硝石滑石明矾一两,好面六两,末之,无根水丸。

气虚少食,身热自汗倦怠,清暑益气汤;气虚少食,自热自汗,脉细弱或洪大者,补中益气汤中加麦门冬五味子知母。暑气烦渴脉虚者,竹叶石膏汤;暑病日夜烦躁,饮水无度,至天明便止,浑身作肿,胞囊水滴下,不渴,入夜要扇,冷香饮子治之。

一人年五十余,六月间发热,大汗、恶寒、战栗不自禁,持且烦渴,此暑病也。脉皆虚微,细弱而数。其人好赌,致劳而虚,遂以人参作汤,调人参四苓散,八帖而安。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也;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肉分也。当以解毒白虎汤柴胡;气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脉数不止,热着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可治矣。盛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不可混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不可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一方香薷浓煎汁成膏丸,去暑利小水。暑有阳症,有阴症,只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等。有挟痰者,有乘虚者,挟痰加半夏,乘虚加参 之类。脉法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又脉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1. 《丹溪治法心要》
  2. 《冷庐医话》
  3. 《友渔斋医话》
  4. 《儒门事亲》
  5. 《银海指南》
  6. 《本草求真》
  7. 《邵兰荪医案》
  8. 《古今医案按》
  9. 《叶天士医案精华》
  10. 《临证指南医案》
  11. 《眉寿堂方案选存》
  12. 《医述》
  13. 《医学真传》
  14. 《续名医类案》
  15. 《也是山人医案》
  16. 《续名医类案》
  17. 《金匮钩玄》
  18. 《推求师意》
  19. 《陈氏幼科秘诀》
  20. 《杂病治例》
  21. 暑(参绪论暑证)《张氏医通》
  22. 《食鉴本草》
  23. 暑:第十四五苓散合天水散《河间伤寒心要》
  24. 《中医词典》
  25. 暑病《中医名词词典》
  26. 《中医名词词典》
  27. 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熟枣汤《冯氏锦囊秘录》
  29. 暑病《中医词典》
  30. 熟汤《饮食须知》
  31. 暑病《明医杂着》

《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