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第四十四)

《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肝火盛,木气实,有痰流注,有死血。若肝急木气实,用川芎苍术青皮,水煎,下龙荟丸。肝火盛,用生姜汁下当归龙荟丸,此泻火要药也。当归龙荟丸方,蜜丸,治胁痛行痰,曲丸,降肝火,行迟治杂证∶当归 草龙胆 山栀仁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一两) 大黄 芦荟(各半两) 木香(一钱半) 麝香(五分)。一有柴胡青皮各半两;一方有青黛者,又治湿热,两胁痛尤妙,先以琥珀膏贴痛处,又以生姜汁吞此丸,痛甚者,须炒令热服之;一方入青黛,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又方,小龙会丸∶当归龙胆 山栀 黄连 黄芩 柴胡 川芎(各半两),芦荟(三钱)。死血用桃仁红花、川芎;痰流注者,用二陈汤南星、川芎、苍术,实,用控涎丹下痰;肝苦急(已见《医要》),急食辛以散之,抚芎、苍术;胁痛甚者,用生姜汁龙荟丸,肝火盛故也;咳嗽胁痛者(已见《医要》),二陈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姜汁。左金丸治肝火∶黄芩(六两) 茱萸(五钱)。

又方推气散,治右胁痛甚不可忍∶片姜黄枳壳桂心(各半两) 炙甘草(三钱) 上末,每服二钱,酒服下。控涎丹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丸。

治心胁痛∶干姜(微炒) 芫花(醋炒,各等分)

蜜丸,每服十二丸,大效。

气弱人,胁下痛、脉细紧或弦,多从劳役怒气得之,八物汤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药,加木香官桂、青皮。

胁痛、大便秘实,脉实者,木香槟榔丸∶木香(五钱) 青皮(二钱) 陈皮(二钱) 枳壳(一钱) 槟榔(二钱) 川连(二钱) 黄柏(四钱) 大黄(四钱) 香附(一钱) 牵牛头末(八钱)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姜汤下。

湿热腰腿疼痛,两胁搐急,露卧湿地,不能转侧,苍术汤,(方见腰痛条下)。

一人胁下痰气攻痛,以控涎丹下;如面之状,用白芥子下痰,辛以散痛。

一人胸右一点刺痛虚肿,自觉内热攻外,口觉流涎不止,怨成肺贝母栝蒌、南星去涎,紫苏梗泻肺气,芩、连姜炒、陈皮茯苓,导而下行,香附、枳壳宽膈痛,皂角刺解结痛,桔梗浮上,不食加白术,凡吐水饮不用栝蒌,恐泥用苍术之类。

一人左胁应胸气痛∶栝蒌(一两) 贝母(一两) 南星(一两) 当归(五钱) 桃仁(五钱) 川芎(五钱) 柴胡(五钱) 黄连(炒五钱) 黄芩(炒五钱) 山栀(炒五钱) 香附(五钱炒) 姜黄(五钱炒) 芦荟(三钱)青皮(三钱) 陈皮(三钱) 青黛(一钱五分) 草龙胆(炒五钱)。

心胸腹胁疼痛,二陈汤人参、白术、并诸香药治效;有瘀血,当用破血行气药,留尖桃仁、香附之类;火盛当伐肝,肝苦急,宜食辛以散之,或小柴胡汤亦可治。木走土中,胁痛呕吐乃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也。用二陈汤加天麻、白芍药、炒曲、枳壳、香附、白术、砂仁

多怒之人,腹胁时常作痛者,小柴胡加川芎、芍药、青皮之类;痛甚者,就以煎药送下当归龙荟丸,其效甚速。

一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热,以二陈加甘葛、川芎、青皮、木通,煎下龙荟丸。

一人元气虚乏,两胁微痛,补中益气加白芍龙胆、青皮、枳壳、香附、川芎。

一人胁疼,每日至晚发热,乃阴虚也,用小柴胡汤四物汤,加龙胆、青皮、甘葛;阴虚甚加黄柏、知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1. 胁痛《丹溪治法心要》
  2. 胁痛《丹溪手镜》
  3. 胁痛《友渔斋医话》
  4. 胁痛《冷庐医话》
  5. 胁痛《奇效简便良方》
  6. 胁痛《周慎斋遗书》
  7. 胁痛《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8. 胁痛《回春录》
  9. 胁痛《古今医彻》
  10. 胁痛《竹林女科证治》
  11. 胁痛《医旨绪余》
  12. 胁痛《仁术便览》
  13. 胁痛《中医内科学》
  14. 胁痛《吴鞠通医案》
  15. 胁痛《胎产指南》
  16. 胁痛《医学心悟》
  17. 胁痛《也是山人医案》
  18. 胁痛《医学心悟》
  19. 胁痛《伤科汇纂》
  20. 胁痛《丹溪心法》
  21. 胁痛《金匮钩玄》
  22. 胁痛《证治汇补》
  23. 胁痛《盘珠集胎产症治》
  24. 胁痛《古今医案按》
  25. 胁痛《灸法秘传》
  26. 胁痛《顾松园医镜》
  27. 胁痛(附身体痛)《脉因证治》
  28. 胁痛《万病回春》
  29. 胁痛耳聋《四圣悬枢》
  30. 胁痛《古今医鉴》
  31. 胁痛烦满《圣济总录》

《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