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第四)

《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分气虚、血虚,补之。气虚,用参、术、苓、甘加解毒药;血虚,四物加解毒药,酒炒黄连是解毒药,但见红点便忌,升麻葛根汤发得表虚也。吐泻少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陷伏靥灰白为表虚,或用烧人中黄子和方,黑陷甚者烧人屎,红活锭凸为表实,表实复用表药,则溃烂不结痂,吐泻、陷伏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痘疮初出或未出时,见人有患者宜预此药,多者可少,重者可轻,其方用丝瓜近蒂者三寸,连瓜子皮都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拌干吃,入朱砂未亦可。解痘疮毒方,丝瓜升麻、酒芍药、生甘草、棠 、黑豆犀角赤小豆

又方,解痘疮已出未出皆可用,朱砂为末,蜜水调服,多可减少,少者可无。小儿豆疮泄泻发渴,切不可与蜜水、西瓜红柿生冷之物,可进木香散,陈文中小儿方内求之。疮疹未发出证的,以胭脂涂眼眶不生痘疮。痘疮脓溃沾衣者,可用腊月黄牛粪烧灰挹睡,免生痘疮痈。头面豆痂剥去脓血出,以真酥油润之,免成癣。痘斑疮,心躁,眠不安,升麻汁绵蘸洗拭。

痘疮气虚而发不出者,黄 、人参、酒芍药、当归川芎、酒红花,如豆许,木香紫草。气实痰郁而不发者,苍术白芷防风、升麻、黄芩赤芍药连翘当归须。

血热而发得势甚者,下焦成疮,无皮口渴,天花粉黄芩、芍药、葛根甘草石膏滑石。血气俱弱而黑陷者,酒芍药、人参、黄 、白芷木香桂皮川芎当归。血为湿,头靥而灰白者,红花苏木白术苍术、芍药、当归、川芎,加酒少许。发后为外恶气所伤而倒靥,人参、芍药、连翘、黄 梢、甘草梢、白芷、酒当归、川芍、木香少许。凡痘疮,须分人之清浊,就形气上取勇怯。黑陷二种气虚而不能尽出者,用酒炒黄 、人参、酒紫草。颜色正,如上法欲成就却淡;色不正者,用芎,归,芍药、红花酒之类,欲成就却紫色属热,用升、葛、芩、连、桂、翘之类。甚者,犀角屑大解痘毒。炉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齐者、勇者、躁者、 发者作热看。全白色将靥时如豆壳,盖因初起时饮水过多,其靥不齐,俗呼为倒靥,不妨,但服实表之剂。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秘,则通大便;如小便闭,则通小便。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亦可用。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虚实。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怯。虚痒,以实表之剂加凉血药;实痒或大便秘者,以大黄寒凉药少与之,下其结粪。气怯轻者,用淡蜜水调滑石末,以羽润疮上。疏则无毒,密则有毒,用凉药解之,虽十数帖亦不妨,后无害眼之患。干者,便用退火,湿者,便用泻湿。退火,用轻剂,荆芥、升麻、甘、葛之类;泻湿乃肌表间湿,用风药,白芷、防风之类。痘疮伤眼,必用山栀决明赤芍药、当归须、黄芩、黄连、防风、连翘、升麻、桔梗,为末,作小剂调服。如无光,过百日后气血复,当自明。痘痈多是表实、血热所成,分上下治,一日不可缓也。成脓,必用出凉药为主,赤芍药甘草节、连翘、桔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槟榔牛膝,助以贝母忍冬草、白芷、栝蒌之类。大便燥用大黄发热用黄芩、黄柏。痘疮黑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气虚,补气为主。中黑陷而外白,起得迟,则相兼而治。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起故也。痘分气、血、虚、实,以日子守之,多带气血不足处。虚则黄 ,生血活血之剂助之,略佐以风药;实则白芍药、黄芩为君,白芷、连翘佐之。若属寒者,陈氏方亦可用。已发未发并与参苏饮为当。调解之法,大率活血调气,安表和中,轻清消毒,温凉之剂二者得兼而已,温如当归、黄 、木香辈;凉如前胡、甘葛、升麻辈。

佐之以川芎、芍药、枳壳、桔梗、木通、紫草、甘草之属。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然。痘痈敷药∶贝母 南星僵蚕 天花粉 白芷 草乌 大黄 猪牙皂角等分 寒水石倍用 上为末,醋调敷。

一男子,年二十余患痘疮,靥谢后,忽口噤不开,四肢强直,不能舒屈,时绕脐痛,痛一阵则冷汗出如雨,痛定则汗止,时止时作,其脉弦紧而急,如直 状,询知此子极劳苦,意其因劳倦伤血,且山居多风寒乘虚而感,之后,因痘出其血又虚,当用温药养血,辛凉散风,遂以当归身、白芍药为君,以川芎、青皮钩藤为臣,白术陈皮为佐,甘草、桂皮南木香、黄芩为使,加以红花少许,煎服而愈。予从子,六七岁时出痘,身热,微渴,自利,医用木香散丁香十粒。予观其出迟,固因自利而气弱,然其所下皆臭滞,盖因热蒸而下,恐未必寒,急止之,已投一帖矣,与黄连解毒汤加白术,近十帖以解之,利止,痘亦出。其肌常微热,手足生肿,又与凉补,一月安。

一人年十七,出痘发热而昏倦甚,脉大而似数,与参、术、 、归、陈皮,大料浓汤饮之,二十帖痘出,又与二十帖,则脓胞成,身无全肤,或用陈氏本方与之,予曰但虚无寒,又与前方,至六十帖而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1. 痘疹《丹溪治法心要》
  2. 痘疹《周慎斋遗书》
  3. 痘疹《医效秘传》
  4. 痘疹《急救广生集》
  5. 痘疹扒破,掺过他药,复扒破者《奇效简便良方》
  6. 痘疹《审视瑶函》
  7. 痘疹部(上)《疡医大全》
  8. 痘疹《古今医鉴》
  9. 痘疹部(下)《疡医大全》
  10. 痘疹《医学正传》
  11. 痘疹部(中)《疡医大全》
  12. 痘疹《景岳全书》
  13. 痘疹发斑热极《奇效简便良方》
  14. 痘原《痘疹心法要诀》
  15. 痘疹发微《肯堂医论》
  16. 痘原《冯氏锦囊秘录》
  17. 痘疹干黑不起《奇效简便良方》
  18. 痘原《医宗金鉴》
  19. 痘疹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20. 痘余毒《医学纲目》
  21. 痘疹门主方《疡医大全》
  22. 痘有顺险逆并五善七恶之症《幼幼集成》
  23. 痘疹闷乱《中医词典》
  24.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吴医汇讲》
  25. 痘疹轻重《保婴撮要》
  26. 痘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27. 痘疹全集凡例《冯氏锦囊秘录》
  28. 痘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29.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痘疹补遗)《冯氏锦囊秘录》
  30. 痘痈及痘烂《奇效简便良方》
  31.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冯氏锦囊秘录》

《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