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第九)
《本草》苍术治湿,上下都可用。二陈汤加酒芩、羌活、苍术、散风行湿。二陈汤治湿,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上湿苍术功烈,下湿升提,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淡渗治湿,在上中二焦,湿在上,宜微汗而解,不欲汗多,故不用麻黄葛根辈。湿淫诸症治法,并见各病条下。
戴云∶夫治湿之药,各有所入,苟切于治功,便为要药,岂苍术一味便都可用哉。先生宁肯语此,以示人耶。
戴云∶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源。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受必从外入,多自下起,是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作腹皮胀疼,甚则水鼓胀满,或周身浮肿如泥,按之不起,此皆自内而出者也,审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者也。然方土内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须对证施治,不可执一也。
一男子三十五岁,九月间早起,忽目无光,视物不见,急欲视,片时才见人物,竟不能辨,饮食减平时之半,神思极倦,已病五日,脉之缓大四至之上,作受湿处治。询之,果因卧湿地半月而得,以白术为君,黄 、陈皮为臣,附子为佐,十余帖而安。诸湿客于腰膝重痛,足胫浮肿,除湿丹方,见香港脚条下。

- 湿《丹溪治法心要》
- 湿《丹溪手镜》
- 湿《银海指南》
- 湿《周慎斋遗书》
- 湿《邵兰荪医案》
- 湿《明医指掌》
- 湿《叶天士医案精华》
- 湿《明医指掌》
- 湿《也是山人医案》
- 湿《儒门事亲》
- 湿《金匮钩玄》
- 湿《本草求真》
- 湿(疒呙)疮《中医词典》
- 湿《古今医案按》
- 湿(疒敛)《中医词典》
- 湿《临证指南医案》
- 湿(匿^虫)《中医词典》
- 湿《医述》
- 湿(匿^虫)(nǐ匿)疮《中医词典》
- 湿《续名医类案》
- 湿(湿气)《中医名词词典》
- 湿《医学传灯》
- 湿(湿热)《张氏医通》
- 湿《推求师意》
- 湿、疹《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湿《杂病治例》
- 湿痹《中医名词词典》
- 湿《食鉴本草》
- 湿痹《中医词典》
- 湿《中医词典》
- 湿痹《儒门事亲》
《丹溪治法心要》
- 作者:朱震亨、??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