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第三十)

《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溃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然升降运动其枢机,而水自行,非五苓神 之行水也。大抵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妄下,以二陈汤人参苍术白术为主,佐以黄芩麦冬栀子制肝木,土气得平,以制其水。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陷下加柴、升,随证加减可也。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盖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也,故湿病每生于热,热气亦不能自湿者,子气感母,湿之变也。凡治肿病,皆宜以治湿为主,所挟不同,治法亦异。或以治肿,以治水立说,而欲导肾,以决去之,岂理也哉。盖脾土衰弱,内因七情,外伤六气,失运化之职,清浊混淆,郁而为水,渗透经络,流注溪谷,浊腐之气,窒碍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欲藉脾上以制之,殊不知,土病则金气衰,木寡于畏而来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

治法,宜清心经之火,补养脾土,全运化之职,肺气下降,渗道开通。浊败之气,其稍清者,复回而为气、为血、为津液;其败浊之甚者,在上为汗,在下为溺,以渐而分消矣。又曰∶开鬼门,洁净府。

鬼门,肤腠也,属肺;净府,膀胱也,属肾,未闻有导肾之说。仲景云∶治湿利小便,即经洁净府之意;钱仲阳云∶肾无泻法,请以此视之肾其可易导之乎?水肿本自中宫,诸家只知治湿利小便之说,而类用去水之药,此速死之兆也。

盖脾极虚而败,愈下愈虚,虽或劫效目前,而阴损正气,然病亦有不旋踵而至者。

治宜大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尔则死。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此阴水也,治宜温暖之剂;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涩少而赤,大腑多闭,此阳水也,治宜清平之剂。有久病气虚而浮,手足皆肿,是虚气妄行也。产后与经事过多而病肿,血虚也。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此仲景法。防己治腰以下湿热肿,如内伤胃弱者,不可用。孕妇水肿,名曰子肿。水肿,痢后浮者,内服益肾散,外用甘草汤淋洗。产后水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水肿五不治者,五脏齐损故也。出血水者不治。虚弱人浮肿,大便泄泻,用四君子汤陈皮甘草白芍药升麻、炒曲、泽泻木通砂仁、姜煎服之。妇人因月经不行,遍身水肿,恶心,恶血凝滞,腹痛,用当归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没药血竭。面浮,因元气衰少,力弱脾虚所致,用当归白术、木通、苍术、甘葛各一钱,参、 、白芍各五分,柴胡四分。湿胜作肿或自利少食,胃苓汤加木通、麦门冬。面目或遍身虚浮,用五皮散紫苏麻黄桔梗

治湿肿,用苍术、浓朴、陈皮莱菔子猪苓泽泻车前滑石茯苓枳壳、木通、大腹皮槟榔,上煎服。喘急加苦葶苈,小便不利加牵牛,又重者加浚川散,其湿毒自消。疟疾后发浮肿,四苓散青皮、木通、腹皮木香槟榔

脚面浮肿,咳嗽红痰,二陈加木通、泽泻、芩、术、桑皮贝母麦冬五味苏子

一方治水肿,山栀仁炒为末,米饮下一手勺许。一云∶胃脘热病在上者,带皮用之。

又方∶山栀(五钱) 木香(一钱) 白术(二钱半) 以急流水煎服。水肿劫药,以大戟为末,枣肉丸,服十一丸,可劫气实者,虚者不可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1. 水肿《丹溪治法心要》
  2. 水肿《回春录》
  3. 水肿《中医内科学》
  4. 水肿《仁术便览》
  5. 水肿《中医内科学》
  6. 水肿《医学心悟》
  7. 水肿《扁鹊心书》
  8. 水肿《丹溪心法》
  9. 水肿《医学三字经》
  10. 水肿《丹台玉案》
  11. 水肿《金匮钩玄》
  12. 水肿《卫生易简方》
  13. 水肿《药症忌宜》
  14. 水肿《明医指掌》
  15. 水肿《女科证治准绳》
  16. 水肿《儒门事亲》
  17. 水肿《病理学》
  18. 水肿《证治汇补》
  19. 水肿(二)《凌临灵方》
  20. 水肿《古今名医汇粹》
  21. 水肿(方五首)##《备急千金要方》
  22. 水肿《万病回春》
  23. 水肿(一)《凌临灵方》
  24. 水肿《古今医鉴》
  25. 水肿(杂肿 四肢肿 石水)《针灸资生经》
  26. 水肿《普济方·针灸》
  27. 水肿(诸肿胀附)《幼科释谜》
  28. 水肿《寿世保元》
  29. 水肿伴随症状辨病《常见病自测》
  30. 水肿《寿世保元》
  31. 水肿病《备急千金要方》

《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