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伤
凡看此证,不伤气嗓者易治。然气嗓在食嗓之前,或原生左前右前,故有左手剖者,多伤气断,危险之症也。治皆同法,先用护管药及扎法,如法治之可愈。但其脉洪大疾而无至数者,脱症也。若上护管药后,脉见和平而静者又属可生。大凡始终宜脉小而四至者,是有胃气易愈。其结喉之间,割在中三路,若割在上下,不能用扎法之处必死。然上中下及两旁可以用扎法者可救,但视其轻重若何。重者全在扎处得力,上护管药一复时,方能接续。此药只可上一次,接不接,生死判矣。接之后能低声言语,进汤药者生,反此者莫救。或半复时内汤药漏出一半者,俟次日必不漏而管接矣。倘仍漏,急用手解去,加上护管药,亦必接矣。总以头一次上药周密无渗漏之虞,次日生死方定。第三日口中不知松香味则管缝矣。虽能饮食必以大便过通为稳。内以续筋、养血、去痰、消食、散瘀为主,后三方,逐次服之。忌食花椒、生姜、大蒜、肚、肺。盖气血壅逆于肺,宜泻不宜补。惟白水煮健猪肉、腰子、黑鱼、炖鲫鱼、甜酱油,其菜蔬总不可煎炒。
扎法
用旧包头一个扎二寸半阔要平正,以浓皮纸搓软,布二层于包头上,再挑护管药布于纸上,上,以便联系,如无天鹅绒,则用金毛狗代之。着有胆力三、五人,将患者扶起正坐,头稍仰,看其喉管端正,上下相对,将包头之药,对正刀口,一合而上,不可走气吹去药末,要紧,头伏稍低,合定其药,不可摇动。包头连扎二道,打结于项旁。包头要平正,不可陷动刀口,陷则内管撑开不连。临合口时,以意消息,内管对不对。连不连,方为合法,若偏脱则内气不通矣。又要先扎紧七、八分,少刻即松,总要松紧得宜。次用浓火纸半斤,衬于脑后,主扶立端正。以白布绑扎二道,打结项旁,使头不致仰侧。恐其项软,急卧于草地铺上,宜背后高,枕头中凹,两旁高使项常曲而不直。俟新肉生时,渐仰直可也。头渐有力去白布一道,火纸软,翻转再扎。过大半日喉管将续,加上止血生肌续筋骨药,再布天鹅绒一层于药上,如前上药法扎法一样,亦只可上一次,次日口中不知松香味,内管已实矣,则上生肌药。俟有大半新肉及新肉难生者,上玉红膏可望愈也。然总以先接内管为急,其外止血生肌皆易耳。
第一日服方当归 蒲黄 旋复花根 续断 山楂肉 陈皮 牛膝 黄芩 刘寄奴 甘草 郁金(各一钱)
上水煎。
第二日方(防嗽。)
桑白皮 枇杷叶(去毛) 黄芩 川芎 续断 楂肉 寄奴 生蒲黄 陈皮 川贝母木瓜(各一钱) 薏苡仁 麦冬(各三钱)
第三日服方(调理。)
当归 茯苓 远志 丹皮 橘红 条芩 川贝(各一钱) 薏苡仁(二钱) 生地黄 麦冬(各三钱)
护管药
松香(按法精制为末) 真参三七(切薄片,晒干,为末) 钩藤钩(微焙炒) 茜草末 天鹅绒 肉老鼠(无毛者三、四个,捣烂为饼,贴板壁阴处风干,为末)
上各制细末听用。每料用制松香一钱,三七二分,肉老鼠二分、钩藤二分、茜草二分,共为,瓷瓶贮。凡用时记加天鹅绒不碾碎者一层于药上,使先着喉管联系也。如无天鹅绒则以金毛狗毛代之。此方药只六味,功效如神,但上一次生死判矣,不及上二次也。
止血生肌续筋骨药
上好明净鸡骨炭(在银灰内拣如中指粗者为极细末) 生嫩松香(轻手研,入金毛狗同研。多用毛则易联系)
上二末等分和匀。用时亦布天鹅绒一层于药上,如前上药法扎法一样。在大半日后喉管将续,则加此药。亦只上一次。
生肌药
生嫩松香(不拘多少,量加金毛狗同研细末,一两) 真瓜儿血竭(碾细末,一钱) 乳香(碾细末,三钱)
上三末共一处细研匀,上法如前。此药可常用,冬天二、三日一换。如新肉难生者,更上玉红膏无不愈矣。
金疮出血不止
又方∶白蜡末敷之血立止,愈。
箭镞伤
海螵蛸末,敷之。
出箭镞
玉红膏
真麻油二两,煎滚去沫,二、三滚后,入老黄蜡一两或八钱,冬季止用搅化匀,再煎五、六次,取起,盛瓷器内,置冷水中搅三、五遍,出热气,急入后细药∶轻粉末(八分) 飞丹(三分) 珍珠(生研极细末,三分) 黄柏末(三分,生) 象皮(阴阳瓦焙微黄,见风稍脆,即研细末,三分。如无即以象牙末代之)

- 刎伤《外科证治全书》
- 刎颈《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吻《中医名词词典》
- 蚊虱《孙真人海上方》
- 吻《中医词典》
- 蚊母鸟翅《证类本草》
-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或称游离皮瓣移植)《外科学总论》
- 蚊《人体寄生虫学》
- 稳定性试验的方法《医院药学》
- 闻诊《中医诊断学》
- 稳婆《景岳全书》
- 闻诊《中医妇科学》
- 稳婆《中医词典》
- 闻诊《中医儿科学》
- 稳婆《医述》
- 闻诊《中医词典》
- 稳婆《竹林女科证治》
- 闻诊《中医名词词典》
- 稳展《饮膳正要》
- 闻小儿声音《小儿推拿广意》
- 问《中医词典》
- 闻小儿声音《推拿抉微》
- 问《古今医统大全》
- 闻声知虚实《医学集成》
- 问辨声色法《诊宗三昧》
- 闻声须察阴阳论《医原》
- 问病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闻声诗《医学实在易》
- 问病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 闻声论(附律二条)《医门法律》
- 问病同脉异病异治同《诊宗三昧》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