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须察阴阳论

《医原》书籍目录

五音∶宫属土,商属金,角属木,征属火,羽属水。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在音为征,在声为笑;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

此五音之应五脏也,若病则有不尽然者。独是五音不外阴阳,阴阳不外燥湿。春山先生分平仄看法,实有至理。燥邪干涩,声多属仄,或干哕,或咳声不扬,或咳则牵痛,或干咳连声,或太息气短(燥甚则经络拘急,拘急求伸,故善太息);化火则多言,甚则谵狂,其声似破似哑,听之有干涩不利之象。湿邪重浊,声必低平,壅塞不宣,古谓如从瓮中作声者然,或默默懒言,或昏昏倦怠,或多嗽多痰,或痰在喉中漉漉有声,或水停心下 有声,或多噫气(湿阻不宣,故多噫气),周身酸痛,沉重难展;化火则上蒸心肺,神智模糊,呢喃自语,或昏沉迷睡,一派皆重浊不清之象,流露于呼吸之间。他如出言壮厉,先轻后重者,外感也;出言懒怯,先重后轻者,内伤也。妄见妄言为谵语,无稽狂叫为狂言,实也。又有神虚谵语、虚烦似狂二证,当以脉、证、舌苔参之,断不可误以为实。若语不接续为郑声,无人始言为独语,此属虚居多。又有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二者皆属危候。又如痰壅肺络,咳声不扬,金实无声也;劳瘵音哑,金破无声也。腹形充大,鼓之板实者,实也;腹皮绷急,鼓之 者,虚也。

然则燥湿、表里、虚实,不皆可闻而知之乎?而犹不止此。声出于肺而根于肾,其有无还声如鸦声者,乃肺肾将绝,金水不交,声音不能发自丹田,亦不能还至丹田,故声直而无回音耳!然亦有痰闭肺窍使然者,又当以辛润、清润开痰利窍,不可竟作不治论。至喘促一证,尤当辨认。肺为气之统,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实喘者,胸满声粗,气长而有余;虚喘者,呼长吸短,息促而不足。实喘者,出气不爽;虚喘者,入气有音。实喘,有水邪射肺,有痰饮遏肺,有客邪(六气之邪,皆能致喘)干肺,上焦气壅,治宜疏利;虚喘为肾不纳气,孤阳无根,治宜固摄。虚实分途,阴阳异治,然则闻声之道,顾不重哉!经故曰闻而知之之谓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原》书籍目录
  1. 闻声须察阴阳论《医原》
  2. 闻声诗《医学实在易》
  3. 闻声知虚实《医学集成》
  4. 闻声论(附律二条)《医门法律》
  5. 闻小儿声音《推拿抉微》
  6. 闻声察病歌《幼科推拿秘书》
  7. 闻小儿声音《小儿推拿广意》
  8. 闻声别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9. 闻诊《中医名词词典》
  10. 闻声别证《推拿抉微》
  11. 闻诊《中医词典》
  12. 闻声《医学见能》
  13. 闻诊《中医儿科学》
  14. 闻声《诊家正眼》
  15. 闻诊《中医妇科学》
  16. 闻声《医学三字经》
  17. 闻诊《中医诊断学》
  18. 闻声《时方妙用》
  19. 《人体寄生虫学》
  20. 闻声《医门补要》
  21. 蚊母鸟翅《证类本草》
  22. 闻声《轩岐救正论》
  23. 蚊虱《孙真人海上方》
  24. 闻声《医碥》
  25. 刎颈《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26. 闻声《医理真传》
  27. 刎伤《外科证治全书》
  28. 闻人耆年《中医词典》
  29. 《中医名词词典》
  30. 闻人规《中医词典》
  31. 《中医词典》

《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