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疮
金疮有刀斧箭镞伤,瓷锋伤,须看伤痕深浅,总以止血定痛为主。轻者皮肉破损,出血不止则先以花蕊石散掺之,并以热童便调服一钱,其瘀血化为黄水。倘血出过多,其人面黄眼黑者,则不可专攻瘀血,宜用八珍汤急固根本,加苏木、红花调之可也。更有血亡,身体强痉,口禁不能言,似中风者,只宜大补气血,按发痉治法救之,若作中风治,万无一生。
凡兵器所伤,出血而渴甚者,不可即与饮食,恐簇毛在创内,须食干物并油腻,切忌食粥,酸盐。八者犯之未有不死者。其不治之证有十一∶一曰伤腰户天仓。二曰伤臂中跳脉及髀中阴股。三曰伤心及乳。四曰伤尻尾。五曰伤小便。六曰伤五脏。七曰脑髓出。八曰脑破、声哑、直视。九曰痛不在伤处。十曰血出不止,前赤后黑。十一曰肌肉臭腐。有一于此皆不能治。除此当诊其脉,血未出脉宜洪大,血既出脉宜虚细。沉小者生,数实浮大者死。血出过多而脉微缓者生,劲急者死。
一、杀伤未透膜者,急用乳香、没药(皆去油)各末二钱和匀,以小便半盏、酒半盏调末通口服。患处以金疮必效散敷之。
一、所伤疮口出血不止者,用水调千脚泥敷出血处四边。如伤头面,则敷颈周遭;伤手则敷臂;伤足则敷腿,可以截住其血,令不来潮,其伤口得以用药敷贴。
一、金疮久不合口,用撮合散敷之。
一、箭入肉内,钳不出者,用螳螂一个,巴豆半个共研敷伤处,微痒忍之。候急痒时乃撼拔之,以黄连贯众汤温洗,海螵蛸末敷之。或以花蕊石散敷患四围亦可。
一、毒箭伤人,最恶有二种。交广蛮夷,用 铜作箭镞,人若中之,才伤皮肉,便闷脓沸烂毒也。又一种是草乌膏,喂涂箭镞名射冈,人若中之,见血封喉而死。急用蓝靛汁一碗灌之,外亦抹沫伤处。如无蓝靛则以青布渍汁饮之。一法用黑大豆,猪、羊血,内服,外敷解毒亦效。
一、金疮腹破肠出者,看其肠若仅一半可治。先以大麦煮粥取浓汁温洗其肠,用桑白皮尖茸。外用生人长发密缝腹伤口之里肉,留外皮,撒撮合散以待生肌敛口。缝后勿惊笑,以米饮少少饮之,渐增。待二十日再吃浓粥调理而愈。
一、耳鼻被伤落,用人发入阳城罐以盐泥固济, 过为末,乘急以所伤耳鼻蘸药缀故处,以软绢缚定。
一、筋断,用白胶香一味为细末敷之,或以旋复草根捣烂汁,以筋相对而封之,即相续如故,百不失一。
一、阴茎割去流血疼痛,即以所割之茎,炙干为末,酒服每一钱。
龙骨( ) 乳香(制去油) 没药(制去油) 花蕊石(火 红,放地上冷定后再 ,凡七次) 麝香(三分)
上共碾细末研匀,瓷瓶密贮听用。
花蕊石散
花蕊石 硫黄上罐盛,盐泥固济,火 自辰至酉。从下生火,冷一宿次早取出研细收贮。每以末撒患处(研花蕊石忌铁器。)
撒合散
上共研细粉,收贮听用。

- 金疮《外科证治全书》
- 金疮《丹台玉案》
- 金疮《丹溪治法心要》
- 金疮《外科正宗》
- 金疮《脉因证治》
- 金疮《卫生易简方》
- 金疮败坏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外科大成》
- 金疮并木石伤《奇效简便良方》
- 金疮《儒门事亲》
- 金疮并木石伤损《急救广生集》
- 金疮《外科心法要诀》
- 金疮部《本草易读》
- 金疮《万病回春》
- 金疮肠出《奇效简便良方》
- 金疮《古今医鉴》
- 金疮肠出《奇方类编》
- 金疮《普济方·针灸》
- 金疮肠出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寿世保元》
- 金疮肠断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证治准绳·疡医》
- 金疮成痈肿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续名医类案》
- 金疮虫出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幼幼新书》
- 金疮初伤候《诸病源候论》
- 金疮《医宗金鉴》
- 金疮烦闷及发渴《圣济总录》
- 金疮《医学纲目》
- 金疮方一十一首《外台秘要》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